课题23、核舟记教案主备人备课时间备课组长签名教研组长签名教学内容个性化备课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积累课内生字词的读音和重点字词的翻译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在具体的方法指导下,讨论交流,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激发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点积累重点文言文词语,通译全文;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具有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工艺美术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今天,我要向同学们推荐的是一篇介绍工艺小品的文章——《核舟记》(板书课题)。二、明确学习目标1、积累课内生字词的读音和重点字词的翻译。2、用老师教的“留、删、补、换、调、变”的方法操练翻译文章三、自学自测(一)自学导航1、作者简介。魏学洢(约1596--1625)字子敬,明末嘉善(现在浙江省嘉兴市)人。他一生没做过官,生前好学善文,撰有《茅檐集》。2、自读课文,完成下面字词注音。罔不wǎng贻yí二黍许shǔ箬篷ruò糁之sǎn峨冠guān多髯rán椎髻jì衣褶zhě夷yí壬戌rén篆章zhuàn3、结合书中的注解,积累重点字词的解释。请完成下面的词语解释。奇巧特别手巧径寸长一寸为宫室雕刻罔不无不贻赠送八分有奇通“又”高可二黍许大约;左右轩敞高起箬篷用箬叶做的船篷相望左右相对糁之涂其两膝相比者靠近绝类像矫首抬与苏黄不属类卧右膝伸直诎右臂通“屈”弯曲历历数也清清楚楚地样子倚一衡木通“横”夷平了了清楚明白为人五雕刻盈寸满简桃核通“拣”修狭长灵怪神奇四、讨论展示1、再读课文,用老师教的“留、删、补、换、调、变”的方法操练翻译文章。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学生互相交流在操练中遇到的翻译问题。3、学生翻译展示:分工:第一小组翻译第一段,第二小组翻译第二段……第六小组翻译第六段。组长负责组织展示的方式,其他组的同学注意听,随时质疑。教室适当点评追问。附(重点句子参考):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都能顺着原材料的格局来雕刻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②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浓密胡须的是苏东坡。③其人视端容寂:那人正眼看着(炉子),神色平静。④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笔划)像蚊子的脚一样细,笔笔清楚,颜色是黑的。⑤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原来是挑拣狭长的桃核刻成的。⑥技亦灵怪矣哉:这种技艺,也真够奇妙的了!五、小结六、当堂达标完成基础训练1.2.3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上堂课我们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的大致内容,下面我们继续研读课文。二、明确学习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激发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三、自学自测1、再读课文,梳理文章脉络,结合内容完成下面内容提纲。第一部分(第一段):概述王叔远高超的技艺。第二部分(第2—5段):具体介绍核舟及舟上的全部情景。第一层(第2-4段):主要介绍核舟的正面,介绍核舟的大小和船舱的格局(第二段)、船头人物的状貌神情(第三段)、船尾两个舟子的动作和神态。第二层(第5段):介绍核舟的背面,写船顶的题款和印章。第三部分(第六段):在总述核舟概貌的基础上表达赞美之情。2、由上观之,本文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先总说,再分说,再总说。3、通观第二部分(主体部分),文章内容依次从从船中间——船头——船尾——船背几个部位来写,它的说明遵循了由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提示:说明的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四、讨论答疑1、学生讨论交流,互学互教,标注好疑惑的地方,以备展示时提出2、学生展示:一、二、三组分别展示1、2、3题,其他学生质疑。(过渡语):刚才同学们梳理了文章的思路,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小小的核舟竟然雕刻了如此多的内容,精湛的技艺让我们惊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雕刻者的高超技艺。五、合作探究1、本文开头一段概述了王叔远手艺的高超,并总领下文的一个词是什么?雕刻的核舟的主题是什么?明确:奇巧主题:大苏泛赤壁2、核舟的大小如何?用文中的原话回答是舟首尾长八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