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是心灵的迸发,它不象化学那样能进行实验分析,对伟大的音乐来说,只有一种真正的特性,那就是感情”,柏辽兹的这句话成为我今天设计这堂课的主要教育思想。[说教材]1、教材内容: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第13册的第一单元中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属于简单的分节歌。2、教材分析:这是CCTV专题片《澳门岁月》主题歌,它反映了人民对祖国无限眷恋之情和迫切盼望回归的爱国之心。歌词选自爱国诗人闻一多在1925年创作的《七子之歌》组诗。全曲分为三部分:1,天真可爱的童声独唱,倾诉“不忘生母”的无限深情。2,中间的高潮合唱声部重复演唱“三百年来........”达到全曲高潮。3,最后反复吟唱“我要回来”反映澳门同胞迫切回归的依恋之情和爱国心。[内化理念]1、情感目标:新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很多,但不会远离情感和审美(虽然我喜欢用教育实用做解释),对一首歌曲的理解除旋律的听觉外,还要去理解歌词的内容,歌词和旋律的完美结合是歌曲强生命力的保证。2、技能目标: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选择不同的唱法,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改变速度、力度、音域、情绪等等)来阐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让自己的歌声更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3、知识目标:能从对比的角度去了解澳门。澳门的人文和环境学生在小学已经有所了解,所以本节课的内容从政治上让学生去理解,体会统一和分裂的优劣。[重难点]学会用不同音质和唱法来阐述对歌曲的不同理解。体会歌曲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及渴望回归。教具准备录音机,磁带,钢琴[教学方法]听、说、唱、想1、对比欣赏法:经过老师的多次不同的示范,让学生在对比欣赏中得到自己的理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合作创造能力、体验成功、客观公正的评价的过程,在听中评,评后听,即使自己不会唱也要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我可以听辨、我可以评论。2、体验法:学生自己寻找自己感觉最好的方法来演唱加深对歌曲的印象和理解。“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我以“听觉”为基础,“情感”为主线,采用教师亲身多次示范,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多听、多想、多讨论”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聆听和表现音乐,充分体验歌曲形式中的内涵和丰富情感。[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预习七子之歌:稍慢、庄重的朗读歌词,体会其中的情感二、学唱歌曲《七子之歌》1、看了歌词内容,你觉得应该怎么唱?教师深沉地演唱:能从歌中听到些什么?2、能不能这么唱?教师轻快地演唱:又听到了什么?为什么?3、再听听:教师用其他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处理演唱:为什么同一首歌有这么多的内涵?4、伴奏跟唱,伴奏演唱5、请同学自行选择不同的年龄类型演唱,并说出为什么要这么唱,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A、老年:回忆,希望叶落归根,盼望团圆B、中年:渴望,期盼C、青年:对美好未来的期望D、幼年:天真,想见识两岸的风情根据“音乐作为听觉艺术,其教育功能是潜在的,必须通过音乐自身特有魅力对人的情感、心灵作用方能奏效”的特点,认真挖掘《七子之歌》歌曲内涵,将音乐的育人功能渗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演唱歌曲,朗读歌词、比较演唱风格,感情音乐内涵过程中,激发学生民族意识,强化爱国观念。同学评价唱法的选择,感情的流露,讨论这首歌最恰当的表现方式和演唱方法。总结:结合自己的嗓音条件,选择不同的唱法,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改变速度、力度、音域、情绪等等)来阐述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会使你的歌声更富有表达力和感染力。同样,对一首歌曲的理解除旋律的听觉外,还要去理解歌词的内容,这样对处理歌曲会有很大的帮助。能用深情的歌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通过歌曲的演唱处理,表达歌曲的内涵。三、结束选择一种唱法,齐唱《七子之歌》。最后请大家用心地唱好每首歌,唱出自己的情感来:用心就能唱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