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一、案例背景:新课标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目标要求是:“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欣赏文学作品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作品的思想情感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这些都要求教师必须重新审视并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通过《石壕吏》一课的教学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师:老妇人的致词是不是吏一步步紧逼而说出来的?(学生发挥想象,小组探究。四五分钟后,请一小组的一个同学代表发言)生:我们组认为老妇人的致词是石壕吏一步步紧逼而说的。当时的情景是这样的(些许的准备后四位同学开始了即兴情景剧表演):一学生旁白:深夜,寒风凛冽,一盏晕黄的油灯下,(两位学生出场)两个白发苍苍的老人相对无言,脸上已是斑斑泪痕,桌上则放着一封刚收到的邺城军营的家书。“咚咚咚”突然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老头,快逃,可能官府来抓人了。”老妇人赶紧催促道丈夫翻墙逃走,老妇人才颤颤微微地举着油灯来到门前开门:“官爷,你们有事吗?”(又一学生上场)一个满脸横肉一脸杀气的官吏厉声问道:“你家有男人吗?”老妇人哭哭啼啼,悲苦地说:“我有三个儿子,都去戍守邺城了。一个儿子写了封信回来,还有音讯,其他两个儿子都战死了。”官吏面露疑色:“把书信拿来。”老妇人悲伤的一面拿信,一面说:“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不料官吏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就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老妇人着急地说:“屋里实在没有人了,只有个吃奶的孙子。”“那他母亲呢?”官吏步步紧逼。“可怜的儿媳,因为没有件完整的衣服,所以也不敢出门啊。”“少罗嗦,快把人交出来。”官吏厉声喝道。老妇人生怕媳妇被抓,饿死孙子,只得挺身而出:“还是我跟你们去吧,虽然我身体衰弱,但还能给你们做早饭。”师:你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人物表演得非常精彩,细致入微,合乎情理,。(同学们都报以热烈掌声。但我发现一个学生在轻声嘀咕着,于是我请他发言)生:我觉得老妇人并不是被逼去服役的?(一石激起千层浪,下面学生开始小声议论起来,有的同学频频点头,有的同学眉头紧锁似在沉思,还有的同学期待下文。)我心头不禁一亮:这不正是可以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契机吗?)师:请你说说你的见解。生:老妇人这样做可能是为了保全一家人吧。如果她不去服役,可能她的儿媳妇孙子就会遭殃。师:也就是说你认为她是主动要求去的,是吗?生:是的。师:真是一个善良的老妇人啊。这样的解释合情合理,你的思维很活跃啊。大家还有其它不同的看法吗?(因为学生的这句话引来了更多的争议,于是我就让大家各抒己见。)生:老妇人是为了保护她的丈夫,如果官吏这天晚上抓不到人,他们是不会善罢干休的,可能下次还会再来。师:是啊,她这样做也许是为了保护家人。还有没有其它可能呢?生:老妇人得知两个儿子的死讯,也想为他们报仇,还有她们一家以前的日子一定是非常和美幸福的,因为安史之乱,日子才会过得如此艰难。对叛军的仇恨,所以要去服役。这也是间接地为平叛服务。师:说得好,的确如此,“开元盛世”时期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是安史之乱改变了这一切。生:如果叛乱不能平定,叛军一来,老百姓的日子会更苦,所以她宁愿牺牲自己去为平叛服务。生:所以在石壕老妇身上我们还能看到她勇于承担苦难、忍辱负重、慨然赴国的精神。在空前的灾难面前,表现出她一个弱女子的勇敢和坚强。师:大家都说得非常好,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