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散文家谈散文》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作者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2理解文中关键词语的意思。3了解散文欣赏的一般常识。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掌握作者独特感受和独到见解学法导引白鹭是很美的,美得像一首诗。学习本课,我们先阅读郭老的《白鹭》,然后品味、感悟、欣赏,再逐步理解他在文章中的独特感受和独到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感悟与晓雪的感悟进行比较,在交流中取长补短。一、自学部分:1.文学常识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尚武,笔名郭沫若。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有:诗集《女神》、《新华颂》、《百花齐放》、《潮汐集》等,历史剧《蔡文姬》、《武则天》和《屈原》等。2.字词积累:给加点的字注音。隽()永绮()丽睿()智蓑()毛长喙()铿锵()()鸿鹄()()寥廓()()嵌()嗜()好鼐()词语解释。【冷峻】:【婉约】【隽永】绮丽】【睿智】:【铿锵】:【寥廓】:【嗜好】:3.仿照下面的句式和修辞方法,以“季节”为内容写一段话。例句:我喜欢读各种风格的散文,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例句:我喜欢一年四季,喜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下面的句子分别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①我喜欢鲁迅的深沉冷峻、巴金的自然真挚、茅盾的淳厚质朴、冰心的婉约清秀。②但是白鹭的本身不就是一首优美的歌吗?③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二、学习探究1.读课文,写出内容提要2..阅读散文《白鹭》,并找出对白鹭独特美描写的内容,抄写在下面3找出文中对散文《白鹭》评价的内容,并抄写在下面三、交流展示1:《关于散文〈白鹭〉》在谈到作者喜欢各种风格的散文时,列举了一些作家为例,并扼要地指出他们在艺术风格上的突出特色。作者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2:我们应该怎样理解晓雪在《关于散文〈白鹭〉》一文中引述清代散文家姚鼐的一段话?3:《白鹭》一文中,作者说“然而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从全文来看,白鹭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4、写出你对下列句子的赏析例句: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赏析:以诗作喻,照应开头,总结全文。在上文描写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出白鹭自然天成、平凡而不易被人发现的美。表现了作者的喜爱和赞之情。(1).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赏析(2).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的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赏析(3).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琉璃框里的画面。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出的镜匣。赏析(4).黄昏的空中偶见白鹭的低飞,更是乡居生活中的一种恩惠。那是清澄的形象化,而且具有了生命了。赏析四、拓展延伸杜鹃郭沫若杜鹃,敝同乡的魂,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恐怕任何鸟都比不上。我们一提起杜鹃,心头眼底便好像有说不尽的诗意。它本身不用说,已经是望帝①的化身了。有时又被认为薄命的佳人,忧国的志士;声是满腹乡思,血是遍山踯躅;可怜,哀婉,纯洁,至诚……在人们的心目中成为了爱的象征。这爱的象征似乎已经成为了民族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还超越了民族的范围,东方诸国大都受到了感染。例如日本,杜鹃在文学上所占的地位,并不亚于中国。然而,这实在是名实不符的一个最大的例证。杜鹃是一种灰黑色的鸟,毛羽并不美,它的习性专横而残忍。杜鹃是不营巢的,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产卵在莺巢中,让莺替它孵卵哺雏。雏鹃比雏莺大,到将长成时,甚至比母莺还大。鹃雏孵化出来之后,每将莺雏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它自己独霸着母莺的哺育。莺受鹃欺而不自知,辛辛苦苦地哺育着比自己还大的鹃雏,真是一种令人不平、令人流泪的情景。想到了这些实际,便觉得杜鹃这种鸟大可以作为欺世盗名者的标本了。然而,杜鹃不能任其咎,杜鹃就只是杜鹃,它并不曾要求人把它认为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