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杜甫诗三首》第三课时年级执教授课时间自主学习目标1.了解有关古体诗、近体诗的一些常识。2.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及诗歌的创作背景。3、准确流畅地背诵这三首诗。合作学习目标1.掌握一些古诗朗诵的常识,读出节奏,读出韵律,逐步提高诗歌朗读水平。2.加强朗读教学,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品味诗中的美点。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合作探究目标1.学习《望岳》,感受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习他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学习《春望》《石壕吏》,深切感受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众、眷念亲人的美好情操。合作重点1.了解每首诗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每首诗的思想感情。2.初步鉴赏品味诗歌的美点。3.把握诗的景与情、事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合作难点1.透过字面意思,把握含蓄蕴藉的诗意。2.初步掌握一些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并体悟其表达效果。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引入课题公元755年,唐朝发生了由盛转衰的一场大叛乱,历史上叫安史之乱,它给人民带来了无比深重的灾难请看影片(背景音乐)同学们,“安史之乱”这四个字一定会刺痛你的眼睛因为那是一场生灵涂炭、哀鸿遍野的战乱,那是一个浸泡眼泪、铺满鲜血的时代在这个苦难的时代里,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记录历史的真实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圣人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我们今天聆听要来学习杜甫的三吏、三别中流传最广的一篇——《石壕吏》展标导学1、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2、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的能力体会本文的精炼语言3、体会诗人忧国忧民的感情速读学习内容1自主合作整体感知全诗读互动交流1、准确朗读全诗,注意音、停顿;2、这篇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1、多种形式朗读2、指名回答巩固达标指名读、评价齐读学习内容2自主合作文章开头四句是故事的发生,哪一句预示有一场灾难降临?“捉人”能否改成“征兵”、“招兵”?为何选在夜间?“老翁逾墙走”反映了什么样的社会现状?互动交流巡视、指导明确:当时朝廷腐败,让百姓负担沉重的兵役,繁重的徭役,百姓苦不堪言,是时征兵性质已变,因而是捉兵。官府捉人之事时常发生,人们白天躲藏或反抗,无法“捉到”,夜间“捉人”,可见手段之狠毒,又可见人民处境之艰难凶险。学习内容3文中哪句话揭示了官吏与老妇人见面的场景?(吏呼一何怒,妇啼一分组探讨何苦!)老妇人为何哭得那么伤心?她分别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家中的现状?互动交流点拨第一:服役惨景:“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第二:家中困境:“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第三:被迫服役:“请从吏夜归。”学习内容4自主合作有人说,《石壕吏》中老妇的“致词”全都是吏步步紧逼出来的。你同意这个说法吗?你能从老妇的回答想像一下“吏”的表现吗?(生思考讨论)巡视、指导分组展示巩固达标这一首叙事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通过叙述差吏趁夜间捉人服役、连老妇人也不放过的见闻,表现了诗人对安史之乱中百姓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课堂小结读《石壕吏》,要读到情难自抑,涕泪满襟,你才真正读懂了“诗史”的含义;读杜甫,要读到悲天悯人、忧患苍生的情怀,你才真正读懂了“诗圣”的份量!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课文、对杜甫的深刻理解,再一次齐诵课文(背景音乐)学生在朗读中结束新课教师寄语:国家不幸诗人幸,赋到沧桑诗更工从来发动侵略引起战争都是统治者的过失或罪恶然而他们的过失往往要百姓来承担胜,百姓苦;败,百姓苦但愿历史进入二十一世纪,文明战胜野蛮,世界铸剑为犁,让三吏三别的惨状从地球永远绝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