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教学内容分析:“平面直角坐标系”作为初一学过的“数轴”的进一步发展,实现了认识上从一维空间到二维空间的跨越,是数形结合的具体体现。是今后进一步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有关知识和借助平面直角坐标系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一个基础,是沟通几何与代数的桥梁,在整个初中数学教材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在具体情境中,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知道数对与方格纸上点的对应.并且在七年级学习过数轴的概念后,已经有了初步的数形结合意识,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已经成为他们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八年级的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好奇的天性,他们正处于独立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对数学的求知欲较强.但是他们对于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非常高,有很强的学习愿望.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产生过程;2、认识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3、探索象限内点的特征与坐标轴上点的特征。过程与方法1、会正确画出平面直角坐标系;2、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能够根据坐标指出点的位置,并且已知点的位置写出它对应的坐标;3、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够根据象限内点的特征与坐标轴上点的特征,结合特殊点,利用方程、不等式等已有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数学之用;2、培养学生严谨朴实的科学态度和勤奋自强的探索精神,以及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感受数学之实。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能在给定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由点求出坐标,由坐标描出点。2、教学难点:探索象限内点的特征与坐标轴上点的特征,以及它们特征的简单运用。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直尺六、教学过程1.复习导入数轴上的点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可以用一个数来表示,我们把这个数叫做这个点的坐标。如图,点A的坐标是2,点B的坐标是-2。在点C处。这就是说,知道了数轴上一个点的坐标,这个点的位置就确定了。类似于利用数轴确定直线上点的位置,能不能找到一种办法来确定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呢?2.平面直角坐标系我们知道,平面内的点的位置可以用有序数对来表示,为此,我们可以在平面内画出两条互相垂直、原点重合的数轴组成直角坐标系来表示。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习惯上取向右为正方向;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取向上方向为正方向,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有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平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个有序数对来表示了。3.点的坐标如图,由点A分别向x轴和y轴作垂线,垂足M在x轴上的坐标是3,垂足N在y轴上的坐标是4,我们说A点的横坐标是3,纵坐标是4,有序数对(3,4)就叫做点A的坐标,记作A(3,4)。-4-3-2-11BA0324A34MN·(3,4)-4-3B·C·D·注意:写点的坐标时,横坐标在前,纵坐标在后。4.四个象限建立了平面直角坐系以后,坐标平面就被两条坐标轴分成Ⅰ、Ⅱ、Ⅲ、Ⅳ四个部分,分别叫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思考:(1)原点O的坐标是什么?x轴和y轴上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原点O的坐标是(0,0),x轴上的点的纵坐标为0,y轴上的点的横坐标为0。(2)各象限内的点的坐标有什么特点?第一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正数,纵坐标为正数;第二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正数;第三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负数,纵坐标为负数;第四象限上的点,横坐标为正数,纵坐标为负数.七.板书设计7.1.2平面直角坐标系1、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与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3.平面直角坐标系四个象限及坐标轴上的符号特点。八.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入手,引出要想表示平面内的点的位置需要新的知识,也就是平面直角坐标系.通过学生自学理解了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其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通过简单应用让学生掌握了平面直角坐标系的三个基本问题:①已知点求坐标和已知坐标描点,②平面直角坐标系四第二象限(-,+)第一象限(+,+)第二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