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方式:引论一本论一结论。2.学习本文运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分析事理的特点。(二)能力训练点1.说话作文时注意选词用句力求准确、严密。2.学会运用分析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阐述观点。(三)德育渗透点理解用词是否准确,不单是文字运用问题是的思想作风问题,培养严谨、务实,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四)美育渗透点化刻板严肃的训斥为委婉幽默的批评的语言艺术。二、学法引导通读课文,在理解作者写作目的的基础上,深入分析本文是怎样条理清晰,详尽透彻的分析问题的;并在朗读中,体会本文语言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特点。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了解运用轻松活泼的语言,详尽透彻地分析事理。2.难点:数字运用的问题,深入剖析人们的思想作风。3.疑点:字风与思想作风之间是如何联系的。4.解决办法:“重点”可以通过选取文章中的相关语句、段落的分析来完成;“难点”和“疑可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写作意图后,教师适当点拨、引申来完成。四、课时按排2课时五、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六、师生互活动设计1.学生收集生活中用词模糊、表意不明的病例,课上交流,增强对不正字风的严重危害性的认识。2.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把一个严肃的问题,运用活泼、生动的语言来阐述的。3.教师作点拨、引申,理解课文的写作意图,及详尽透彻地说理方法。七、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学生在学习本文后,懂得准确使用语言与思想作风的关系,掌握文章的论证特点。(二)整体感知语言不规范是个必须引起全社会重视的问题,每个人都必须加强语言修养,并以正确的思想作风来使用语言。为此目的,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曾做了大量工作,写过不少文章,宣讲语言学知识,批评语言运用方面的种种错误,以提高人们正确运用语言享字的能力和自觉性。本文写于1980年10月,是他在新时期“为语言的纯洁和健康而斗争”的又一贡献。(三)教学过程1.从书报杂志、舞台荧屏上常有用语不规范的情况,导人本课学习。如“今年收入将近60多万元。”这里的“将近”一词就有问题。2.学生展示收集到的语言病例,交流谈体会。3.启发问:如果把我们刚才谈的体会,整理成文,就是一篇篇较好的关于语言规范使用问题的文章。下面,我们一起学习吕叔湘先生的《论“基本属实”》,看吕老是如何分析论述这一问题的。4.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清说理层次。投影思考题:(1)章摆出了一个什么病例,怎样分析病例,得出什么结论?(2)2~5节,先由表及里,揭露了什么?后由此及彼,又揭露了什么?前后两层问是怎样有破有立的阐述道理的?(3)“总要有数量问题,或者说是程度问题,才用得上‘基本’二字”,这句话该怎样理解?“基本”一词究竟该怎样用?[参考答案](1)开头摆出一个“饭菜内有蝇事”“基本属实”的病例。主体部分作者分析、举例论证、指出“基本属实”是善于认错的反映。最后得出“基本”这个词基本可用,但不是到处可用的结论。(2)先由表及里,揭露不大老实的思想作风;后由此及彼,揭露类似错误的普遍性。两者间,前者主要是“破”,指出“基本属实”是含混模糊的说法,揭露饭庄不老实的思想作风;后者主要是“立”,正面指出应怎样正确使用“基本”一词,有破有立,正确揭示语言运用规律,给读者以明确的指引。(3)根据本文所罗列的正反用例来看,所谓有“数量”或“程度”问题才能用“基本”二字,不是说“基本”二字可以用在数量词或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形容词之前,例如不能说“基本三斤”“基本困难”等。“数量”或“程度”问题,指的是主客观情况在“数量”上大体接近全部,在“程度”上大体肯定或否定,而不是十分肯定或否定,这时,才可以用“基本”二字。例如“基本吃素”,是从“数量”上来看,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吃素”,“吃荤”仅是极个别的情况;“基本同意”,从“数量”上来看,绝大多数的要求都已同意,只是个别方面有所保留甚至反对,在“程度”上是大体同意,而不是十分同意。“数量问题”与“程度问题”中,主要是“数量问题”,“程度问题”因“数量问题”而起。从词语搭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