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学科语文教学内容《核舟记》第二课时年级执教授课时间自主学习目标合作学习目标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的卓越技艺,激发其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并为适应改革开放,振兴中华而读书。合作探究目标领会古人高超的微雕技术。学习作者有序的说明方法。合作重点1、学习以空间方位为序,语言简洁、周密、生动。2、理解和掌握课文中部分字、词、句的含义。合作难点围绕怎样的中心来进行说明。教学流程教学环节教师行为学生活动引入课题创境引入检查第一二段重点词语学生个别回答展标导学1、积累文言词语、句式,了解课文内容。2、学习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形式,以空间和物、人的主次为说明顺序,有重点地说明事物的方法。3、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本文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4、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学生自读目标学习内容1自主合作1、第三段是介绍船头部分;主要说明了什么?2、找出读描述苏武、鲁直(黄庭坚)和佛印神态的句子,说说雕刻者是要竭力渲染他们此时此地的什么样的心态?明确:从“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右手指卷,若有所培”和佛印的“矫首昂视”可以看出,雕刻家的意图是要表现他们豁达、放旷的胸襟,说明他们在山光水色的掩映之中完全忘记了现实的烦恼,而陶醉在眼前画卷的美好意境里。互动交流1、作者在说明船头三人时,着墨较多的是谁?为什么?2、你从哪些描述可以看出雕刻家技艺的奇巧、精湛、无微不至呢?学习内容2自主合作1、这一段用了哪些修辞手法?2、这一段文字说明舟尾情况是怎么布局的呢?3、这一段描述“舟子”神情动作渲染了一种什么氛围?2、明确:主要运用了总分结构。先说“楫左右舟子各一人”,而后分说,从“居右者”说到“居左者”。3、明确:两“舟子”虽神情各异,一个“若啸呼状”,仿佛是在那里呼唤清风,显得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仿佛在专注听“茶声”。但表现了一个共同的氛围,这就是愉悦。轻松、活泼自乐。再加上船揖的“横卧”,更加暗示出有辑同于无揖,有舟子等于没有舟子的一种放任自流的境界。互动交流交流明确:第五段的主要内容是说明核舟船顶部位的雕制。第六段的主要内容是小给总计核舟上都刻了些什么,最后作者直抒对王叔远雕刻技艺之“奇巧”的赞叹以结束全文课堂小结巩固达标课文通过介绍王叔远雕刻核舟的高超技艺,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篇幅虽短,却说明顺序合理,就连雕刻家的艺术构思都介绍得淋漓有致,确实令人惊叹。这要靠什么?一方面靠细致的观察,深入的思考;另一方面靠具体的描绘和生动的说明。这无疑给我们以很多启示。归纳拓展仿照本文作法,选取家中的某一工艺品,按一定的顺序作简要的介绍学生自己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