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沁园春·雪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写景、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2、背诵并默写全词。能力目标: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把握全词大意。教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感情,使学生树立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重点、难点:理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含义。教法:朗读法、讨论法、比较法。学法:朗读法、探究法。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北方冬天的雪,纷纷扬扬地飘落,它覆盖着原野、山村、村庄、道路。漫天皆白,玉龙飞舞,引得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诗兴大发。毛泽东同志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词作《沁园春.雪》就是咏雪的名篇。(板书课题)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下面一起学习这首词。1、正音:分外(fèn)妖娆(ráo)成吉思汗(hàn)2、解词:惟余:竞:折腰:红装素裹:风骚:3、配乐指名朗读课文。4、让学生谈谈对这首词的初步理解。二、交流探究1、这首词分上下两阕,各写什么?上片:描写北国雪景;下片:纵论历代英雄。2、你最欣赏哪一句?3、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2、作者以“望”统领下文,都望到了什么?(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景观大势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雄伟的气魄,是实写。3、哪几句是虚景?4、你认为以动写静的句子是哪些?以静写动的句子是哪些?(山舞银蛇,原驰蜡象……5、在下片中,能起到领起下文的字是?它领起哪些句子?小组讨论交流以上问题。然后老师对学生不明白的问题加以提示。三、精导精讲1、作者认为,要成为当今的风流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才能?请用四个字来概括。(文武兼备或文武双全。“文”指的是文学才华,“武”指的是军事才能。在作者看来,只有即懂军事,又懂文化的人才可能成为真正的时代英雄。2、“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坚信中国的无产阶级革命一定会成功,文武双全的共产党人会建立不朽的功勋。3、如何理解作者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的评价?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39岁时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建立了秦朝,被后人誉为:“千古一帝”。为了统一思想,他实行了焚书坑儒的政策。由于注重武力统治,秦朝从建立到灭亡只有15年。汉武帝刘彻(前156年—前87年),15岁登基,才位54年。功绩主要是北击匈奴,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拓展了统治区域。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之正统。改革政治,削减地方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唐太宗李世明(599年——649年),在其统治期间,社会秩序比较安定,阶级矛盾相对缓和,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他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大大提高了文人在政治上的地位,促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元太祖成吉思汗(1162年-1227年)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在发动一系列大规模侵略战争时,也伴随着大规模的屠杀。据国内外学者考证,蒙古国在全世界屠杀的人数达到一亿人左右,其中约有七千万为中国人。这一项记录已保存在《吉尼斯世界记录》中。作者对上述帝王“略输文采”、“稍逊风骚”的评价带着个的主观色彩,目的是要激励当今的共产党人即要懂军事,更要懂政治,做到文武兼备。4、如何理解本文的言主旨?诗人描写北国雪景,有雄壮之气势,豪放的风格,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表现了诗人豪迈的胸怀。四、运用提升1、说说“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含义。2、结句“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有何寓意?3、你认为当今的什么人可以称得上真正的英雄?4、写一段描写雪景的文字。五、板书设计1、上阕写景:(1)1—3句:总写北国雪景——冰封、雪飘(2)4—10句:具体写北国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