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生物4.2种群数量的变化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3班级:姓名:小组:【学习目标】(1)构建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2)说出“J”型增长模型与“S”型模型的意义;(3)说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重点难点】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自主学习】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65-69内容。认真思考下列问题:一、建构种群增长模型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形式。2、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3、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二、种群增长曲线两曲线的比较“J”型曲线“S”型曲线曲线图形成条件理想状态:1、和充裕2、气候适宜3、没有等现实状态:1、和有限2、种群密度3、天敌数量增加等形成原因无种内斗争和天敌种内斗争加剧,天敌增多数量变化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增长种群数量在K值上下保持相对稳定增长率不变0~1/2K,增长率逐渐增大;1/2K~K,增长率逐渐减小增长率曲线图K值无K值有K值适用范围实验条件下或种群迁入新环境最初一段时间自然种群共同点都表示种群数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且都只研究种群数量变化中的增长问题三、种群数量的波动和下降1、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食物、、传染病等。(2)人为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2、数量变化: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总是在中,在不利的条件下,种群数量还会急剧甚至。3、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1)有害动物;注意:对于有害生物的防治,不应在K/2时才采取措施,应在数量还未明显增多时就采取措1(2)保护和利用;(3)拯救和恢复。【问题生成】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问题填写在下面【师生互动、问题探讨】1.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分裂繁殖一代.那么:尝试建立一个数学模型:细菌种群的增长曲线(1)n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2)72小时后,由一个细菌分裂产生的细菌数量是多少?(3)将数学公式变为曲线图思考:曲线图与数学方程式比较,优缺点?2.什么是J型曲线?3.J型增长的的模型假设包括什么?数学公式是什么?公式中各参数的意义?4.什么是S型增长曲线?S型增长模型的形成条件是什么?5.同一种群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吗?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都能在K值维持稳定吗?6.对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控制,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从环境容纳量的角度思考,能得到什么启发?7.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直接因素:间接因素:重要因素:8.种群数量变化的类型有哪些?9.怎样进行酵母菌的计数?时间/分钟20406080100120140160180细菌数量210.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计数,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课堂小结与反思】【自我检测】1、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一般呈现出“S”型曲线的走势,在此增长趋势中()A.种群的增长与自身密度无关B.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不再变化C.种群的增长受到环境因素制约D.同一种群的K值始终保持固定2.右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②bc段种群增长速率逐渐上升③bc段出生率小于死亡率④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环境容纳量A.①④B.②③C.③④D.①②3.假定当年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λ倍,右图表示λ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O~a年,种群数量不变,其年龄组成是稳定型B.a~b年,种群数量下降,其年龄组成是衰退型C.b~c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S”型增长D.c~d年,种群数量增加,种群呈“J”型增长4.在营养和生存空间等没有限制的理想条件下,某细菌每20min就分裂繁殖一代。现将该细菌种群(m个个体)接种到培养基上(资源、空间无限),Th后,该种群的个体总数是A.m·2TB.m·220C.2T/20D.m·23T5.下图中①~④曲线表示在a、b、c、d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a.不断供应养分、水、氧气,除去有害废物;b.随时间延续,养分耗尽、有害物质积累;c.随时间延续,养分逐渐减少、无有害物质积累;d.随时间延续,养分耗尽,由于突变出现了新菌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