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休日任务型自主学习导学案(20)【主干知识回顾】(3分钟)(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重点知识再现】(10分钟)1.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我国风沙危害和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2)西北地区荒漠化①形成原因:自然因素:气候干旱、平地覆盖疏松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人为因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对水资源的过度利用等;②危害:使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严重威胁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③防治措施防治核心:人与自然的协调。防治内容:一是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二是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三是恢复已经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具体措施:A合理利用水资源。如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B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如封沙育草、保护植被、营造防沙林带;C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注意退耕还林,退耕还牧;D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E控制人口增长;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1)成因:荒漠化类型我国的荒漠化湿地成因成因分布危害治理水土流失成因分布危害治理含义分布类型价值破坏保护森林开发与保护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破坏原因治理措施自然原因:①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②土壤——黄土由粉砂粒组成,土质疏松,孔隙多;人为原因:①不合理土地利用——轮荒耕作制度;露天开矿;无计划地建窑洞、修路等;②破坏植被——历史上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等;(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根本原因是人口过度增长,人地矛盾突出)(2)危害:①对当地:耕地土层变薄——养分流失——农产下降;②对河流中下游:黄河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河床抬升——洪涝灾害加剧;(3)措施:①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②压缩耕作用地,建立高产稳产农田;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质量;④对矿区开展土地复垦工作;3.森林的开发和保护(1)森林的环境效益: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主要在河流的上游);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主要在城市);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区)。(2)面临问题:世界森林面积减少,特别是大片热带原始林正遭到毁灭性的破坏。热带雨林三大集中分布区:东南亚地区、非洲刚果河流域和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现存面积最大)。(3)热带雨林的环境效益:①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影响地球上大气的碳氧平衡,被称为“地球之肺”;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②维护生物的多样性,被誉为生物基因宝库;(4)热带雨林被毁的原因:根本原因: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毁的直接原因,人口增长和贫困是这些开发活动产生的背景;(5)热带雨林的治理措施:①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鼓励保护性开发方式,如雨林观光、生态旅游等;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④加强雨林缓冲区建设,减少移民和农耕进入雨林区的机会;⑤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获益;⑥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4.湿地的开发和保护(1)湿地类型:沼泽、湖泊、河流、河口以及海岸带的滩涂等。(2)湿地作用:①调节气候、蓄洪防洪、促淤造陆、降解污染等功能,称为“地球之肾”;②向人类提供各种物质资源;③是鹤类等大型水禽的栖息地;④航运;⑤提供农产品;⑥旅游(3)面临问题:湿地面积逐年减少;湿地的质量逐渐下降(4)保护措施:①建立湿地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②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田还湿;③天然林保护与退耕还林;【典型错题重演】(7分钟)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1-3题。1.“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2.“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