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林中小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品味语言。2.学习本文情景交融、一气呵成的写作特色。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在上一节课,我们通过研究学习,明白了在普里什文的笔下小溪具备的精神与品质,这一节我们继续来品味本文的语言特点与了解普里什文的思想世界。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在他的笔下能有这样的人生感悟。二、品味感悟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找出文中自己认为优美或含义深刻的语句。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朗读几遍。2.请同学来朗诵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评。调动学生朗诵热情,边读边评。学生多次朗读,反复吟诵,目的是强化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3.找一找,品一品。(1)把你认为优美的语句画出来,并说出你认为它优美的原因。(2)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肯定学生的发现与感悟。目的是让学生与文本对话,学习本文朴实无华却充满灵性的语言。讨论并明确:本文的语言活泼自然,带有作者的个性特征:第一,带有口语色彩。就像是和你对话似的。比如文章的开头部分,就像是和一个相识已久的朋友谈话,没有一点做作。第二,直接现实性。高尔基说过,普里什文有“一支生花的妙笔,善于将普普通通的词汇灵活地搭配起来进行描写,一切都具有触摸得到的可感性”。比如他写水急,并不满足于湍急、奔流等一类泛泛的字眼,而是把它活化,写它的情态变化,“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先写溪水的心态——满不在乎,再写它的变化,最后再作比拟。第三,睿智、深沉,字里行间不时透露出灵气。4.想一想,谈一谈。(1)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收集的有关普里什文生活资料,想一想,为什么普里什文的文笔这样清新流畅而又寓含着自然的气息?(2)启发学生结合普里什文的生活经历来谈。教师点拨后归纳:作为林学家,长期生活在森林里是相当孤独的,但他能够仔细观察生活的原生态,用心与自然对话,在自然中找到对人生的理解与感悟。他的语言含着泥土的芳香与自然的气味,令人顿悟,开人心智。5.悟一悟,练一练。(1)在作者的笔下,小溪已经成为心灵的物化。请大家联系自己的生活世界,选一种物象,写出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可自选一种物象,也可参考以下物象:大海高山沙漠露水(2)学生感悟、练习。(3)师生互评。三、归纳总结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学习到:(1)本文情景交融,由景生情,由情而悟,一气呵成,每一种感悟都是由特定的情景暗示出来的。(2)语言优美,运用白描的手法,字里行间洋溢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小溪和森林的赞美。(3)表现了作者的人生信念与精神追求。四、布置作业:1.书后思考和练习2.完成课课练附:板书设计:林一、(1)小溪与森林的关系:森林的心灵第一次冲击(又浅又阔的地方,狭窄的深水道)中第二次冲击(静静的旋涡,溪水的汇集,宽阔的洼地,二、(2-32)奔流的全程两岸紧夹之中,水湾,从高崖跌落)小第三次冲击(冲刷百年云杉)溪三、(33-34)归结:终于到达了大洋→到达自由的水域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