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检查预习:了解作者、理解题目、字词正音。2、整体感知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3、引导学生分析济南冬天景色的特点。【教学重点】朗读、品读课文,分析济南冬天景色的特点。【教学难点】朗读、品读课文,分析济南冬天景色的特点。【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时序更替,四季轮回,春夏秋冬都是美不胜收的。而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可见在他的眼里,济南的秋天和冬天都是最美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写出这样的评价。二、验收预习成果出示预习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把易读错的字音和难写的生字记在预习本上,并想办法记住它。(2)搜集有关老舍的资料。(3)了解文章大意,想想济南的冬天的特点是什么?作者介绍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并进行文学创作。1929年离英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应召回国。1966年8月因被迫害而不幸逝世,终年67岁。老舍一生著作丰富,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和话剧《龙须沟》《茶馆》是其代表作。以描写城市人民生活著称,使用地道的北京口语,富有幽默感,作品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情趣。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三、疏通文意,赏析全文1、思考问题:学生朗读全文,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写景的文章可按“找景物,抓特征”的方法阅读课文。请你运用这种方法自读课文,找出济南冬天的总的特征是什么?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表述。(温晴)(2)文中选取了哪些具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济南的冬天?分别突出了这些景物的什么特点?(山景、水色)2、板书:济南的冬天(1)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温晴。与北平相比——无风声与伦敦相比——无重雾(响晴)宝地与热带相比——无毒日(温晴)(2)景物: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山景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清、亮3、课堂小结:文章先与北平、伦敦、热带作对比,突出济南天气“温晴”的总特点;然后具体描绘济南的冬天特有的景致,先描山的慈爱温暖、秀气、淡雅的特点,又绘冬水暖、清亮,的特点。4、作业布置:(1)认真,有感情地朗读这篇文章。(2)复习这篇课文的生字词,下一堂课准备听写。(3)每人回去搜集描写冬天的语句至少一则,古诗词至少三句以上。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1)总特点:温晴山水(2)慈善温暖(3)温柔秀气(4)水墨画(淡雅)(5)暖清亮温晴突出特点对比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