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计《草帽计》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5单元“智谋”的第一篇主体课文。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快速阅读的方法,这篇课文虽然比较长,但对于先前的快速阅读是一个很好的复习,并且这篇课文把在阅读中进行比较的知识点加了进来,对于刚学完第四单元的炼字炼意是一个很好的提高,可从字里行间体会段与段、句与句之间的不同描写,从而为后面几个单元的学习奠定下这种比较的方法的运用基础。这篇课文故事性强,讲述的是贺龙同志在革命战争时期,用智谋指挥部队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最后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情节充满悬念,让孩子读起来也富有趣味性,文章说明了智慧的重要性,让学生从贺龙同志及红军战士处理事情的方法、态度上,懂得智慧的作用,从小养成在学习、生活中认真观察、勤于动脑的习惯,丰富自己的知识,自觉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确定的教学目标是:一是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二是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体会红军战士虽然面对贺龙同志的命令莫名其妙,仍然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的严明军纪和敌人面对红军扔掉的草帽,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三是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感受贺龙同志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因本课就是从文中找线索,所以让学生多读,读中去感悟,去发现,去比较。通过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去体会这神机妙算,不仅要理解神机妙算的意思,而且要知道贺龙同志的智谋怎么就称得上是神机妙算了呢。要让孩子通过读和比较,自己总结出有一定难度,也是要重点引导孩子去理解的。本课是这篇课文的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让孩子了解贺龙同志和有关红军长征的资料,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并能总结出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将分为三部分进行:导入、精读课文、拓展延伸。在导入部分让孩子先回忆一下儿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精读课文部分先让孩子读课文第一部分并概括出主要意思是贺龙同志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在长征途中,蒋介石的白军对他们一面盯住不放,一面派飞机在天上跟踪轰炸。体会当时情况的危急,为下文贺龙同志急中生智想出草帽计做铺垫。用课件提出自学第二自然段的要求,看看贺龙同志是根据什么情况设计的草帽计。学生能很容易找出“天气酷热”、“天空有敌机”和“后面有一个团的白军赶上来了”,从中体会出贺龙同志根据天气想出白军也会需要草帽;看到“摇头摆尾”离开的敌机,想到他们麻痹大意。接下来是地形,“平坦”,让学生体会草帽扔在这里可以很容易被发现。通过多媒体课件回顾贺龙同志的做法:“贺龙同志一看,镇定自若,命令全体战士到山林中隐蔽;贺龙同志听了点了点头,只是命令部队继续前进;贺龙同志仔细观察了地形,然后传了一道命令,要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体会贺龙同志在危急的情况下还能镇定自若,所具有的大将风范。再通过填空联系:“贺龙同志看(听)到________,想到________。”进一步检验学生是否已经完全知道草帽计实施的天气、形势、地形条件。然后贺龙同志传了一道命令,要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这时候展示会有很多想法,让学生把这些想法读一遍,体会标点符号在这里所起到的作用。“为什么要把它丢掉呢?”——不理解;“怎么能随便丢掉呢?”——充满疑问;“实在叫人猜不透!”——很不理解;“一定有他的道理!”——虽然不理解,但表示支持。战士们尽管有些想法,但一切行动听指挥,贺龙同志一声令下,战士们就把草帽统统扔在道旁,顿时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贺龙同志见了,哈哈一笑,马上命令部队迅速转移。这里,重点理解“哈哈一笑”,表示他胸有成竹。如果孩子体会不出来,就问他们人在什么情况下会哈哈笑。白军中计的过程,采用让学生找出白军如何中计的句子,通过读去体会他们当时的丑态。“一窝蜂似的往前抢草帽”一句中的“抢”换为“捡”可不可以?孩子基本都能答出不可以,因为“抢”更能体现出白军对草帽的迫切需要。通过找出体现白军丑态的成语:人困马乏、喜从天降、得意忘形、眉开眼笑,去体会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