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的统一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全国的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水陆交通运输的发展、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和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二)过程方法与能力通过思考和概括元朝在我国历史上的贡献,使学生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通过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讲述,启发学生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是在全国统一的条件下,在前代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实现的,由此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和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从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认识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通过对文天祥抗元斗争事迹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对行省制度、西藏和台湾问题的学习,加强对祖国统一的认2学情分析虽然有尖子生,中等生及中等偏下学生是全班学生的主力军,差生比例占全班比例在30%以上。因此当前要下大力气培养尖子生,树立榜样作用。重视中游学生,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不仅教会他们知识,更要提高他们的能力。带动下游学生,减少差生,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增强其自信心,鼓励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3重点难点蒙古的兴起、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的设置和民族融合的发展。行省制度的分析与评价。另外,本课内容繁多,讲述时如何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也是个难点。4教学过程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元朝的统一1.蒙古的兴起2.蒙古族统一全国3.文天祥抗元4.元朝的经济5.元朝的政治6.民族融合的发展(四)师生互动1.蒙古的兴起思考:蒙古族是如何兴起的?进一步细化上述提出的问题:蒙古族居住在哪里?其生活方式如何?铁木真是怎样统一蒙古的?蒙古国又是如何建立的?《蒙古帐幕车》、《成吉思汗》及《成吉思汗陵》教师点拨:(略)想一想:“成吉思汗”的最大功绩是什么?点拨:建立蒙古政权。过渡语:“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有何联系呢?2.蒙古族统一全国思考:蒙古族是怎样统一全国的?师生共同归纳:灭西夏、金→建立元朝(1271年)→南宋灭亡(1276年)→完成统一过渡语:元军在进攻南宋时,南宋的官兵是否进行了抵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人物是谁?3.文天祥抗元简介文天祥的抗元事迹。弹性教材:【教材第68页】动脑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过渡语:假如你是元朝的统治者,该怎样从政治、经济上治理国家?4.元朝的经济①元世祖重视农业提问:在农业方面,元世祖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举措有成效吗?点拨:举措:禁止圈占农田做牧场;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成效: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②水陆交通运输发展提问:在交通运输方面,元世祖又有哪些举措?其目的是什么?【教材第71页】议一议:比较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的不同点;了解“南水北调”东线的走向。点拨:隋朝运河通过都城洛阳,呈大弯曲状。元朝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弯取直,抵达大都。教师简介“南水北调”东线的走向。③商业繁荣提问:那时候,商业方面怎样?请举例说明之。④中外交往频繁提问:元朝在中外交往方面的情况又如何呢?举例说明之。5.元朝的政治①疆域空前辽阔思考:元朝的疆域有多大?在中国历史上,哪个朝代的疆域最为辽阔?诱导:放映唐代、元代复合疆域图。点拨:迄今为止,在中国历史上,元朝的疆域最为辽阔。设问:面对如此辽阔的疆域,元朝实施哪些有效的政治措施进行管辖?②行省制度提问:元朝设立行省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思考:元朝的行省制度是怎样设置的?如何理解这种制度?指导:学生根据地图理解行省制度的设置。启示:把行省制度与现行的行政区划制度进行比较,理解其设置。教师剖析:元朝的中书省相当于当今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即国务院),管理全国行政事务;在当时大都及其周围地区(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