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1)教学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首都。2.根据地图,了解日本是一个多山的岛国,平原狭小,海岸线曲折,多港湾的地形特点。3.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火山、多地震的原因。结构分析:《日本》一节是教材中介绍的第一个国家。因此,教材首先通过一些地图、景观图和活动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分国地理的一般方法,如分析一个国家的自然条件要从位置、地形等自然要素入手,可以用比较法。从教材内容来看,由“多火山、地震的岛国”、“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东西方兼容的文化”三个部分组成,这三个标题内容是有着内在的联系的。日本的岛国国情,促使其走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发展道路,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经济的对外开放,必然对其科学、文化、艺术、思想意识等方面产生深刻的影响,形成东西方兼容的文化。这些知识的内在联系,成为本节教材内容的主线,也是本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指导思想。【新课引入】1.提问方式引入。利用图6.5“亚洲地图”,让学生找出我国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然后,任选下面一个或几个问题提问学生:①我国邻近的国家中,经济最为发达且人口过亿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②我国邻近的国家中,人口过亿且主要由单一民族组成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③我国邻近的国家中,以富士山作为国家的象征,以樱花作为国花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④在我国城市街道上跑的丰田、尼桑轿车,商店里摆的索尼、松下电器,你能说出它们是哪个国家的著名工业产品品牌吗?⑤在与我国隔海相望的邻国中,经济发达且以“岛国”著称的国家是哪一个国家?2.板图板画方式引入。教师可在黑板上绘出日本的轮廓图,或利用投影机将日本的轮廓图放映出来,由学生辨认。3.录像播放方式引入。编辑有关日本的景观录像,以播放录像的方式引入新课学习。【东亚岛国】1.关于日本地理位置的教学活动设计。①读图7.1“日本在世界中的位置”,明确日本位于太平洋西部,隔日本海、中国的黄海和东海与亚洲大陆相望。②读图7.2“日本的地形”,明确日本的领土范围和主要组成部分。③读图6.5“亚洲”,找出日本相邻的周边国家,突出日本与我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④读图7.2“日本的地形”和图7.4“英国”,对比两国的纬度位置,面积大小,完成第一部分的活动2。⑤对比日本和英国两个岛国的海岸线,说出哪个国家的海岸线更为曲折,并且在图7.2“日本的地形”中找出东京湾和濑户内海。根据日本的海岸线曲折的特点,分析对其经济发展的影响。2.关于日本多火山、地震的教学活动设计。①读图7.2“日本的地形”,识别火山符号,找出日本著名的活火山──富士山及海拔高度;读图7.5“日本及附近地区的火山、地震带”,了解日本的火山、地震分布。②编辑播放有关日本火山爆发、地震发生的录像,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③读图7.5“日本及附近地区的火山、地震带”,提问学生:世界的火山、地震带分布与地壳板块边界有什么关联?由学生得出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所以多火山、地震的结论。④由学生阅读第一部分活动3中第(2)小题,并展开分组讨论。最后,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由教师总结出火山对人类的弊和利。⑤读图7.6“传统民居”,将日本的民居和欧洲民居对比,分析日本民居的建筑特色,如多用质地较轻的建筑材料,木制框架结构,多为二层楼房,房顶坡度较缓,以增加稳固程度,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⑥读图7.7“防震演习”,说出日本小学生是怎样进行防震演习的。结合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组织学生讨论当地震发生时如何防震减灾。教后札记日本(2)教学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国的地理位置,领土范围和主要的组成部分,首都。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气候特点和文化特征。教学过程三、温湿的气候1、用纬度相近的东京和北京的气温、降水资料进行比较,得出结论:东京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量较丰沛且季节分配较均匀。因此气候具有海洋性特征。2、向学生出示统计数据并让学生计算气温年较差。3、设计东京和北京的降水柱状图和气温曲线图:读图-计算-得出结论。4、补充说明:在此气候条件下,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