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第三节世界的地形主备人第3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3.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4.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2.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教学难点1.掌握阅读地形图的方法,并通过方法的介绍学训练读图能力。2.了解五种陆地基本地形在地形图中的特征,了解山地地形中的各个部位,知道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分别是如何表示的。3.初步学会从地形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不同地点的海拔以及地势的高低起伏和坡度陡缓。教法与教具直观教学法、读图分析法教学过程个人复备预习与检查组织教学:复习提问:等高线、世界两大山脉带引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看地形图1.看图名通过图名了解地图的类型、位置、范围2.看方向复习前面所学知识3.看比例尺进行实际量算交流与展示4.看图例(1)等高线的读数——颜色的深浅陆地上随着海拔的升高,颜色由绿色系过渡到黄色系再过渡到红褐色系。绿色越深,海拔越低,越趋向于黄色、红色,颜色越深海拔越高。海洋用蓝色表示,蓝色越深,海底越深(2)等高线的分布(疏密)——颜色的多少等高线越密集,地面起伏越大;等高线越稀疏,地面越平坦(3)等高线的走向判断当等高线圈闭,出现的地形区山脉的走向等点拨与提升山地的各组成部分(1)山峰:(山顶)山的最高处(2)山坡:陡坡——等高线密集处缓坡——等高线稀疏处(3)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4)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突出(5)鞍部:两山峰之间的地方(6)陡崖:(悬崖)等高线重合的地方课堂小结: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巩固与检测练习连线题:将地形部位与其等高线分布特征用直线一一对应连接起来。A.山顶1等高线重叠处B.鞍部2等高线呈闭合状,数值内高外低C.山脊3相邻两个山顶之间的低下部分D.山谷4等高线向低处凸出E.陡崖5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布置作业:板书小组评价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