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南北朝时期我国民族大融合的基本史实,包括自十六国以来北方地区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融合的历史过程和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进程。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引导学生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重点孝文帝改革。难点民族大融合的意义。课时计划1课时实际完成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利用“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故事导入新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二、展示学习目标1.掌握淝水之战的基本史实。2.熟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基本史实。3.通过北魏孝文帝改革,初步了解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重点:孝文帝改革。难点:民族大融合的意义。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三、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导学案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1.淝水之战:383年,前秦王苻坚不顾反对,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独立完成问题,并初步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的大致内容。企图灭东晋,统一全国。东晋大军在谢安与前秦军前锋对峙。最终打败前秦军,解除了北方的威胁。2.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的建立:4世纪后期,游牧阴山地区的鲜卑族拓跋部迅速崛起,建立北魏。439年,北魏统一北方,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分裂割据的局面。(2)孝文帝改革的措施:494年,迁都洛阳;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习汉礼;鼓励鲜卑贵族和汉人贵族联姻。(3)意义: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北方民族大融合: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和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北朝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融合。各民族不仅在经济上密切交往,在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北方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记忆。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基础。四、合作学习学生先讨论,后讲解。1.孝文帝为什么要将都城从平城迁至洛阳呢?平城气候寒冷,洛阳相较于平城较温暖。洛阳是很多朝代的统治中心,政治经济比较发达,便于北魏的统治。2.北方民族交融有何作用?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分享智慧的能力。五、课堂小结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1.淝水之战:2.北魏孝文帝改革:3.北方民族大融合:思考、归纳、总结通过设计板书,培养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巩固本节课的内容。六、巩固复习完成配套练习相应习题。进一步加强对知识的记忆及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