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9句容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第一章总则句容市地处江苏省南部,长江流域经济开发带,南京都市圈核心区,隶属镇江,东连镇江、西靠南京、北依长江并与古城扬州隔江相望,全市总面积约1385km2,总人口约60万人。句容历史文化悠久,名胜古迹众多。市区东南坐落着著名的道教圣地茅山,西北有我国佛教“律宗第一名山”宝华山。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句容旅游事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十一五”期间,句容市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知识得到宣传普及,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地质灾害防范意识得到了增强,为“十二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随着句容经济建设快速发展、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工程建设不断增多,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为合理开发利用地质环境资源,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人与地质环境的和平共处,促进地方经济建设可持续发展,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根据新时期、新形势对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的新要求,在完成全市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编制《句容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以下简称《规划》)。1、编制目的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规定》,提高地质灾害治理工作能力和水平,有计划地开展句容市地质灾害防治,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的损失,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1/192、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从实际出发,依靠地方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加强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从而推进句容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完善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体制,以突发性地质灾害防治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群专结合地质灾害监测手段,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实现对地质灾害的有效监控和预测预警,加强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有效遏止地质环境恶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处理好长远与当前、整体与局部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3、编制依据㈠《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规划纲要(2001-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10〕21号)、《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国发〔2011〕20号)、《江苏省地质环境保护规定》、《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2011年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1〕28号)、《江苏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6-2020年)》(江苏省国土资源厅);㈡《镇江市地质环境保护办法》(镇政规发〔2009〕7号)、《句容市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4、规划适用范围、适用期限、基准年规划适用范围:句容市所辖行政区域。规划适用期限:近期2011年-2015年,远期2016年-20202/19年。规划的基准年:2010年。3/19第二章地质灾害的现状、发展趋势与防治工作进展1、地质灾害的现状句容市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特殊类岩土(膨胀土)等。㈠滑坡、崩塌前期调查资料显示,句容市已发生滑坡2处、存在滑坡和崩塌隐患的不稳定边坡多达36处。滑坡地质灾害主要分布在北部低山丘陵地带,南部茅山、赤山、龙山有零星分布。崩塌地质灾害隐患则主要分布在废弃采石场。㈡地面塌陷句容市地面塌陷类型为采空区地面塌陷,主要隐患点分布在东培山硫铁矿、老人峰铝铅铜矿、铜山钼铜矿、磁山头铁矿、仙人桥铜矿、石砀山铜矿、东风煤矿、湾山煤矿等采空区,塌陷区面积约5.77km2。㈢特殊类岩土(膨胀土)分布于市区中部河谷阶地、垄岗和山前丘陵地区,地形坡度平缓,结构致密,土内分布有裂隙,易出现浅层滑坡,旱季出现地裂缝和剥落,雨季则出现表面滑塌。除赤山湖、句容河等漫滩相沉积区域,全市均有分布。2、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在规划期内,句容市自然地质环境条件发生明显变化的可能性极小,气候因素和人为活动将是影响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随着人类活动强度和方式的变化,地质灾害特别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有增多的趋势。㈠滑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