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全新法律知识课件目录•法律基础知识•宪法与行政法•民法与商法•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经济法与劳动法•国际法与国际私法法律基础知识010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性文件。02法律具有普遍性、明确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等特点。03法律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权、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法律的定义与作用01法律体系是指一国现行法律规范所构成的统一整体。02法律渊源是指法律规范的来源和表现形式,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但一般都包括宪法、民法、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法律体系及法律渊源02法律关系是指法律规范在调整社会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律责任是指因违反法律义务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包括民事责任、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等。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等,客体包括物、行为、智力成果等。法律关系与法律责任法治原则是指国家权力的行使必须依照法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法律的特权。法治国家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完善的执法和司法体系、高素质的法治队伍等。法治国家建设还需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治意识,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法治原则与法治国家建设宪法与行政法02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宪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和自由,如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人身自由等。法治原则宪法确立法律至上,要求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宪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人民通过选举、监督等方式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分权与制衡原则宪法对国家权力进行分工和制约,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宪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国家权力机关包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立法权、监督权等。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执行国家权力机关通过的法律和决议,管理国家事务。国家司法机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和检察工作。国家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负责监察公职人员依法履职情况。国家机构及其职权01基本权利包括人身自由、言论自由、宗教信仰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02基本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纳税等。03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权利与义务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依法行政原则行政机关必须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不得超越或滥用职权。比例原则行政机关在采取行政措施时,应当考虑行政目的与手段之间的适当性、必要性和均衡性。信赖保护原则行政机关应当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信赖利益,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撤销、变更已经生效的行政决定。行政公开原则行政机关应当公开行政决策、行政管理和行政监督的过程和结果,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民法与商法03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中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平等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公序良俗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自愿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公平原则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诚信原则0201030405民法的基本原则与制度物权法与合同法物权公示原则不动产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应当依照法律规定登记;动产物权的设立和转让,应当依照法律规定交付。一物一权原则一个物上只能存在一个所有权,但可以有多个他物权。物权法定原则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合同自由原则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合同严守原则依法成立的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原则无过错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