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第八单元(6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1946年7月,美国代表在联合国原子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提出:世界上原子能的发展和使用,要由一个国际原子发展机构来管制,任何把核燃料用于武器发展的违约行为都将受到严惩。在该机构建立起管制之后,将终止制造原子武器,销毁现在的所有储备。其主要目的是()A.由联合国控制核武器及技术B.促进各国和平利用核能C.实现美国垄断核武器及技术D.避免美苏进行军备竞赛【解析】选C。1946年7月,世界上只有美国自己拥有原子弹,苏联是1949年拥有原子弹的。美国代表建议成立国际原子能机构,在该项机构建立起管制之后,将终止制造原子武器,销毁现存的所有储备,这导致世界上掌握原子弹技术的只能有美国一家,其目的不言自明,即实现美国垄断核武器及技术。2.苏联《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发表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就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了美国放弃同苏联合作,“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是马歇尔计划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解析】选A。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核心,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因而引起苏联的极力反对,故选A项。B项中的“武装进攻”与冷战不符,排除。杜鲁门主义的实质是遏制共产主义,排除C项。华约的成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排除D项。3.(2011·临沂模拟)观察下面图片,对此图片信息的正确释读是()A.二战后美苏冷战对峙B.欧洲唯美国马首是瞻C.美苏分区占领了德国D.双方未发生武力冲突【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图片中“我们采取了除战争以外的一切手段”可知,图片反映的是有关冷战的史实。因此对此图片信息正确释读的是二战后美苏冷战对峙。4.就美苏对峙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了四个结论让同学们讨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有一项不正确,应该是()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B.德国和朝鲜分裂C.世界一直处于核战争的威胁之下D.东欧剧变【解析】选D。美苏两个大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大量资源被浪费,A正确;美苏对峙,使世界形成了两大对立的阵营,德国、朝鲜的分裂与此密切相关,B正确;美苏两国拥有大量的核武器,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威胁之下,C正确。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就相继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等一系列国际冲突。其共同背景是()A.亚欧对抗力量失衡B.不结盟运动迅速展开C.美苏冷战对峙格局D.雅尔塔体系完全瓦解【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主题是美苏冷战对峙格局。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等都是美苏冷战对峙格局下爆发的具体事件。6.“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A.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B.争取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等的自由交流C.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D.确立欧洲的霸主地位【解题关键】二战后,西欧处在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下,要想保障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就必须走联合自强之路。【解析】选A。B是欧洲联合的经济目标,与材料无关;C包括在A中,D明显错误。【类题拓展】战后欧洲国家联合的必要性(1)战后西欧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起主导作用,唯一的出路就是“联合”。(2)西欧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各国人民的反战情绪强烈,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稳定的环境来恢复和发展经济。(3)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相对贫乏。因此必须打破国家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现一体化。(4)雅尔塔体系使欧洲处于美苏两国的控制之下,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恢复发展,摆脱美国的控制、与美国建立平等伙伴关系的要求日益强烈。7.(2011·大连模拟)下表反映的是二战后,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变化情况,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西欧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