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教学的应用微课初步体会“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因此,“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教学资源,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与传统教育模式不同,其具有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针对性强、教学资源最大化等特点,同时兼备教学的开放化、信息化和人本化。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导入、语文实验、重点理论知识传授等诸多教学环节,尝试运用“微课”这一崭新形式辅助教学,总结归纳了以下几点的初步体会。1、实施微课能促进学生有效自主学习微课给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能更好的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微课让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而是身边的导师;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巩固知识;微课也是学生课外延伸的个性化阅读和学习的最好载体,是对传统课堂学习的一种重要补充和拓展;微课内容可以被永久保存,可供查阅和修正。2、实施微课能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发展可以提高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可以开拓教师的视野。从而迅速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可以反思提高教师自我批判能力,还可以更快促进教师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跟上并赶超时代的步伐。3、“搜索信息”代替“搜索习题”传统的教学内容的封闭性导致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学习环境,教科书上的知识点是师生的唯一目标,因而教师要用大量的时间去“搜索习题”,利用习题强化学生对知识点掌握效果,在这样的教学中培养了大量的“习题高手”和“高分低能学生”,忽视了学生的能力培养,使我们的教育走进了误区,我们的教育离时代的进步的要求越来越远。微课的教学方式是开放的,目的是为了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当今因特网已进入千家万户,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形成了人们的第二生存空间——“网络时代”。“网络时代”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的触网必然会使他们接触大量的新知识。这就要求我们要更加开放我们的课堂,这就要求教师要大量“搜索信息”,查阅各种资料去面对学生提出的新知识新问题,以便引导他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看待问题研究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4、微课有利于知识点突破很多语文知识点是有前后联系的,有时因为前一个知识点掌握的不扎实导致后来的知识薄弱,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这将不断磨灭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将一个个知识点,以微课程的形式呈现出来,那么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新知识的效率,而且可以为学习复习巩固提高便利。一段时间后,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感到模糊时,就可以自主独立地回过头来利用微课进行“再学习”。这样,既避免了题海战术,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于他们良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微课教学秉持“重视引导,微处入手,快乐学习,资源共享”的教育理念,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微课并不是一把万能钥匙,不能解开所有的锁,更不能完全代替教师在课堂上“传道授业”的使命,他只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更高效学习的平台。教师必须及时对微课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做好检查反馈,以便用好用活微课这件课堂辅助的利器。总之,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同时,还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