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麻醉科王军写在课前的话临床急症常见患者出现呼吸困难,造成急性缺氧,危及生命。如何快速恢复机体供养,是抢救患者的关键步骤。本课件就如何建立人工气道,改善缺氧状态进行详细阐述,旨在帮助医务人员能针对不同缺氧情况,选择有效的人工气道建立方法,迅速恢复机体氧供,为挽救患者生命提供有力支持。何谓人工气道?包括哪几种类型?有何适应症和禁忌症?一、人工气道的概述(一)人工气道的概念与范畴人工气道是指为保证气道通畅,在生理气道与空气或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有效连接。人工气道技术上可分为确定性和非确定性两种:1、确定性气道是指能保证可靠的有效通气,并适合长时间使用。患者气管内插管和气管切开均属于该类气道。2、使用其他方法建立的人工气道,形式为非确定性人工气道。(二)人工气道建立的适应征和禁忌证1、人工气道建立的适应证(1)短时间内气道完整性受到破坏或气道受阻。(2)呼吸衰竭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3)紧急保护气道,防止可预见的影响气道通畅性的因素。2、临床上需要建立紧急人工气道的常见危重病症包括(1)深昏迷。(2)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3)心跳骤停。4)严重气道痉挛。(5)气道异物梗阻。(6)镇静剂或麻醉剂作用。(7)颅脑及颈部外伤。(8)误吸或有误吸危险。(9)大量难以控制的上呼吸道出血。(10)急性上呼吸道梗阻等。3、人工气道建立的禁忌证建立人工气道无绝对禁忌证,关键在于选择最合适的方法,除非患者或法定监护人明确表示拒绝。二、非确定性紧急人工气道技术常见非确定性紧急人工气道技术:手法开放气道、口咽和鼻咽通气管、面罩加简易呼吸器、喉罩、气管食管联合通气管。(一)手法开放气道:常用提颏和双手抬颌法。1、提颏法:是术者一手置于患者的额上,用手掌向后用力推,使头向后倾斜,另一手的手指放在颏下向前提高下颌骨。2、双手抬颌法:是术者双手置于患者双侧下颌角后,用力将下颌骨向前移;用手掌使头向后倾斜,并用双拇指各在一侧牵开下唇,让患者用口呼吸。(二)口咽和鼻咽通气管:口咽通气管通常呈“S”形,横截面呈管状或“工”型,可以通气。鼻咽通气管形状类似气管导管,较短。口咽和鼻咽通气管是最简单的气道辅助物,易于插入,其作用在于限制舌后坠,维持开放气道。它们应大小合适,位置准确,在相应环境中使用,也可以和面罩通气结合使用。(三)面罩加简易呼吸器适用于患者呼吸道通畅,却出现呼吸衰竭时,通常用于准备建立可靠人工气道以前,辅助通气以及无创通气。参与抢救的医务人员均应熟练掌握该技术。优点:简便,快捷,无创。缺点:不容易密封,使有效通气量减少;昏迷患者正压通气,导致返流和误吸。(四)喉罩喉罩(Laryngealmaskairway,LMA)作为声门上通气装置,是近20年气道维持中最重要的发明。据报道全球已有1亿以上的患者应用,且无直接引起死亡的报道。最初是为了一般患者麻醉中保持自主呼吸时的气道管理,现在已发展到困难气道的处理。1、LMA的基本结构LMA是一根Portex气管内导管加上一个可充气的橡胶管(牙科用的鼻罩)作为通气密封罩,通气密封罩旁边连一根注气管。1985年,Brain报道了在LMA置入中使用一种引导器,可克服早期LMA在置入时易将会厌下推而引起呼吸道部分或全部阻塞的缺陷。该引导器是一根柔韧的2cm宽不锈钢条,其前端压制成匙状。在LMA置入前,先将引导器置于LMA上,前端卡在LMA的凹陷处,可使LMA弯曲塑成所需形状,以利于置入,退出引导器时,其远端的结构能使会厌上提,以保证会厌在正常位置。2、LMA的更新换代第1代LMA:喉罩于1983年首次临床使用。后来根据临床需要设计出七种型号(1、1.5、2、2.5、3、4、5号),但最为常用的是3、4、5号三种,此称为第1代LMA。第2代LMA1997年,Brain报道了第2代LMA的临床应用,它是在密封圈的中央处有一条气管导管伸向声门部分,可以同时进行气管插管,称为“插管式喉罩”。第3代LMA2000年,Brain又报道了第3代新型的LMA的临床应用,其特点是在原有LMA的侧面加装了一条引流管,开口于密封圈的尖部,能更好地分开隔离食道和气道,引流出胃内返流物,且密封圈的密封性大大提高。3、喉罩的优点1)与气管内插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