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命的产生和演变过程中,自然界往往对一种手性有所偏爱,如自然界存在的糖为D-构型,氨基酸为L-构型,蛋白质和DNA的螺旋构象又都是右旋的。所以,当手性药物、农药等化合物作用于这个不对称的生物界时,由于它们的分子的立体结构在生物体内引起不同的分子识别造成“手性识别”现象,两个异构体在人体内的药理活性、代谢过程及毒性往往存在显著的差异,具体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一个对映体具有显著的活性,另一对映体活性很低或无此活性例如普萘洛尔(propranolol)的(-阻滞作用中,s-普萘洛尔的活性是其R-普萘洛尔的100倍以上。2:对映体之间有相同或相近的某一活性例如噻吗洛尔(timolol)两个对映体都具有降低眼压治疗青光眼的作用,其中S-噻吗洛尔为(-阻滞剂,用它制备滴眼液治疗青光眼时,曾引起支气管收缩,使有支气管哮喘史的患者致死,所以仅R-噻吗洛尔治疗青光眼是安全的。因此从全面平衡仍宜选用单一对映体。3:对映体活性相同,但程度有差异例如S-氯胺酮(ketamine)的麻醉镇痛作用是R-氯胺酮的1/3,但致幻作用较R型强。4:对映体具有不同性质的药理活性例如(2S,3R)-丙氧芬(右丙氧芬)是止痛药,(2R,3S)-丙氧芬(左丙氧芬)是镇咳药。5:一个对映体具有疗效,另一对映体产生副作用或毒性-个典型的例子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发生在欧洲的“反应停”事件,孕妇因服用沙利度胺(俗称“反应停”)而导致海豹畸形儿的惨剧。后来研究发现,沙利度胺包含两种不同构型的光学异构体,(R)-对映体具有镇静作用,而(S)-对映体具有强致畸作用。最常见的拆分剂是酒石酸系列,酒石酸存在三种立体异构体:右旋酒石酸、左旋酒石酸和内消旋酒石酸。等量右旋体和左旋体的混合物的旋光性相互抵消,称为外消旋酒石酸。内消旋体不存在于自然界中,可由化学合成。各种酒石酸都是易溶于水的无色结晶。酒石酸只有两种可以用来拆分,合成肉也要用到这种酒石酸,不然你结不了晶体,D-酒石酸只是结粉末状的。在结晶方案中,手性酸(如D-酒石酸)与待拆分化合物反应形成非对映异构体晶体或络合物,因而它们可以被分离开来。与对映异构体不同,非对映异构体之间有着显著的物理性质上的区别,因而可以通过不同异构体溶解度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物理分离。一种用来拆分甲基苯丙胺对映体的手性酸是(-)-二聚-对甲苯酰-L-酒石酸。比如加入L+酒石酸拆分消旋体,通常是得到两种对映体(一个固体一个液体),然后再经过其他一些处理分别提取出来,我以前用L-(+)-酒石酸拆分消旋体,得两种对映体,然后再根据它们在溶剂里的不同溶解度分离,但此方法因为产量低(左旋的是不要的),所以现在我用的是L-二苯甲酰酒石酸,目标产物是得到S(+),但是加入L-二苯甲酰基酒石酸,仅得到一种光学纯度不错的对映体。最后一点,立体选择性的还原胺化法现在已经被用来合成手性纯的安非他命,这其中含有伯胺,用来合成R型或S型a-甲基苄胺(安非他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般都会选择伪麻黄碱/麻黄碱还原法而不是还原胺化法,因为还原伪麻黄碱得到的D型甲基苯丙胺药效更强,而还原胺化得到的L型甲基苯丙胺药效则要差很多。药效的差异是因为一个叫做“手性”(chirality)的化学现象,而与纯度无关。手性的含义:“正如你的左右手是各自的镜像一样,虽然外形一样但其实是相反的,两种有机化合物也能以相互的镜像形式存在。”由于甲基苯丙胺有一个手性中心,它有两种不同的称为“对映异构体”的镜像形式(按取代基的先后顺序来分是R型和S型,按与平面偏振光的作用来分是D型和L型,或者+和-型)。由于伪麻黄碱和麻黄碱本身就是手性的——a-碳是S构型一—因而还原后只得到D型甲基苯丙胺。而另一方面,还原胺化法制得的则是外消体,也就是D型L型各占一半的混合物。这是因为平面的苯基丙酮—亚甲胺没有手性,因而氢加成在平面亚胺键两侧发生的几率是相同的。对映异构体一般有着完全不同的生物效应,“虽然它们看上去是一样的,但它们的作用形式并不总是一样的,因为D型甲基苯丙胺有典型的兴奋作用,而L型甲基苯丙胺的兴奋作用很弱,它倒是一种很好的解充血剂,用于名叫“梅太德林”的Vicks牌吸入剂,这东西不需要处方就可以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