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传染病应急防控信息报送制度(可编辑)精选资料学校传染病应急防控信息报送制度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按上级部门相关要求特建立传染病上报制度内容如下:、班级内发生传染病班主任在第一时间教务处上报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及联系方法、所患疾病、发病日期、诊断单位。、教工发生传染病学科或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报教务处上报内容同。、学校方在接到上报疫情后在第一时间上报疾控中心根据要求采取相应措施。、传染病患者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进行隔离治疗传染期内不得复课复工。、对于班级或科室内发生疑似传染病的班主任、部门负责人在第一时间报教务处经查确有传染病可能的同进行处理。、对于瞒报谎报漏报迟报及其他人为原因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相关法律及规定有关责任人将被经济处罚、行政处分及追究有关法律责任。(一)报告病种、法定报告的甲类和按照甲类控制的乙类传染病。学校内发现甲类(霍乱、鼠疫)传染病疑似或确诊的散发病例乙类传染病中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炭疽疑似或确诊散发病例。、法定报告的乙、丙类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学校内在疾病最长潜伏期内发生麻疹例及以上、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例及以上丙类传染病中流行性感冒、风疹、流行性腮腺炎例以上。()肠道传染病。学校内在疾病最长潜伏期内发生急性病毒性肝炎、伤寒、副伤寒例及以上、痢疾及丙类肠道传染病例及以上。、非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学校班级内出现集聚性水痘、手足口病等非法定传染病病人以及集聚性不明原因疾病病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发热事件。同一班级内在天或天之内突然出现有例以上的体温大于度并伴有头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的病人应向学校保健教师报告同一学校内在天或天之内突然出现有例以上的体温大于度并伴有痛、咽痛、肌肉酸痛等类流感症状的病人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食源性疾病学校在短期内发生因食品原因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有发热症状的病人例及以上应立即向当地卫生防疫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报告。(二)报告要求、学校校长、老师以及教育行政部门分管领导为传染病信息报告的责任人。学校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应建立相关工作制度和传染病报告登记簿加强对师生健康情况晨检或巡查及时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及时报告。、学校师生中一旦发现有上述情况的学校保健教师应做好学校传染病病人登记在第一时间内以电话和网络形式报区教育局办公室或体卫科艺科同时报告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现学校内上述传染病暴发或流行、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集体性发热事件和水痘、手足口病等非法定传染病暴发疫情应立即电话向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同时做好新续发病人的动态报告。三、传染病预防、学校应认真执行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对新生的预防接种凭证入学配合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所在地的卫生服务中心做好相关疫苗免疫接种、传染病监测等工作。、学校每年应拨出一定比例的传染病预防控制专项经费用于学校肠道、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应急预防控制包括应急药物储备、疫苗储备、消毒药械以及现场疫情控制等。、每年组织对校内从事饮食、饮水、保育行业人员定期体检发现属法律规定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应及时调离岗位。、加强对学校内食堂卫生工作管理建立规范工作制度防止食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交叉污染。做好师生饮水卫生、确保提供师生安全、卫生、合格的食品与饮用水。做好校内粪便管理和苍蝇、蚊虫等媒介昆虫消杀灭工作。、做好对学生健康查检和巡查进行健康知识和传染病预防的健康教育。四、传染病疫情调查处理、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应做好登记配合协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病人的流行病调查根据疾控专业人员划定的密切接触者协助做好每天医学观察做好宣传教育、饮食、饮水卫生等控制措施。、发现传染病暴发疫情、重大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卫生部门指导下及时护送病人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