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上传:徐向阳更新时间:2013-3-1817:10:55新课改背景下迫切需要校长具有较强的课程教学领导力。然而作为校长,该如何在实践中不断地超越自我,提升对学校课程教学的领导力呢?一、刷新观念,增强校长的课程领导意识1•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学校是课程实施的真正主体。校长必须把握课程的发展性、开放性,坚持动态式、生成性的课程观,鼓励师生在教育情景中通过探讨、反思等方式对课程知识进行理解和把握,并以自己的主观经验削减课程的预设品性肥已有的书本知识与自己的情感体验等结合起来,使课程与师生的教学情景产生积极互动,使课程的价值更加丰富化。2•传统的课程管理模式认为,教师是没有智慧和能力进行课程决策和开发的,他们只是既定课程的忠实实施者。其实我们不难发现,教师作为课程实践的最直接参与者,作为拥有相当智慧和创意的群体,应该成为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与实施者,成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成要素。在本真意义上,教师即课程。校长要充分相信教师的实践智慧和创新能力有这样才能变课程管理为课程领导,也才能使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3•课程领导的最终理念是:一切课程与教学目标的制定与实施都必须考虑学生能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课程无论在设计还是在实施过程中,都应以学生为本,努力构建满足学生成长需要的学校课程。首先,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了解学生的愿望和需求,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其次,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要与学生的智能水平相当,还要考虑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乃至全面发展,是校长课程领导理念的重要内容。二、构筑课程领导共同体,提高课程领导实效1•课程领导源于课程管理。领导和管理是两个不同概念,在内涵上是各有所侧重的,管理更倾向于按照机构的规则实施已有的程序,领导更注重愿景的作用发挥。领导需要确定目标,并启动实现愿景的进程。在课程领导方面,同样也要构筑领导——管理共同体,因为学校课程领导者既要勾画学校课程发展的蓝图,又要把这个蓝图付诸实施。要构筑“课程领导共同体”,首先要明确什么是课程领导,以及学校课程领导力的提升对学校变革与发展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学校成员能否在课程和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具有清晰的课程发展愿景意识或目的意识,而不仅仅是严格按照规定机械地对课程实施进行管理,对于学校课程决策与学校整体改革都将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2•所谓校长课程领导力,是指校长领导教师创造性地实施课程的综合性能力,包括课程规划、开发、实施、管理、评价,聚焦有效教学,提升学校团队专业能力,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等诸多方面。教师是实施课程改革的关¥建人物。因此,校长必须要有领导学校全员进行课程决策的能力,有指导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能力,帮助教师能够以自己特有的方式积极地参与到课程领导共同体中来。学校的课程领导不是指一个人的领导,实际上它可以是学校的一种管理模式,是学校的核心价值,是学校整个团队参与到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建设过程中来的过程。课程领导贯穿于学校各个层面,其组织是以“共同体”的形式存在的,因而,课程领导不是校长个人的事,而是领导共同体的事情。3•课程领导共同体中的每一个人都要为共同目标的实现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个人价值也从中得以彰显。随着将管理重心下移这一改革思路的逐步落实,作为第一负责人的校长越来越多地承担起培养和带领一个领导团队的任务。在这样的领导团队中,校长虽是第一责任人,但并不是一切工作的责任人。彳也应在学校整体发展的方向、目标、路径、组织、制度等一系列全局的方面承担主要责任。不过,在所有这些方面中,校长肯定离不开其彳也各位领导和各位教师所贡献的智慧。实际上,校长领导力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善于激发、汇集和利用各个学校主体的智慧,而不仅仅是依靠个人努力。为此,校长善于将管理的重心下移并作合理分布。三、创新实践,提高校长的课程领导能力1•规划学校发展愿景学校发展愿景是学校师生对本校发展的共同愿望和前景设想。学校发展愿景的规划需要校长在办学理念和教育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