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第一中学高三一轮复习地表形态的塑造含答案第3页第4页2.完成9~11题.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的主要原因是()A.海拔较高B.土层浅薄C.光照不足D.水源缺乏3.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4.河套平原是我国西北重要粮食产区.读河套平原周边地区图.河套平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断裂下陷、流水沉积B.断裂抬升、流水侵蚀C.断裂下陷、风力沉积D.断裂抬升、风力侵蚀下图为某架飞机从北京飞往赫尔辛基(60oN,25oE)路线图。读图,回答下题。5.该飞行路线A.从始至终,一路顺风B.横跨东、西两个半球C.先向西南,再向西北方飞行D.终点比起点正午太阳高度小6.本架飞机途经国家均A.地处高纬度B.属同一大陆C.位于地震带D.为发达国家7.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为粤港澳区域简图,图中的珠江三角洲河网纵横,三江汇集,八口入海,平原上镶嵌着片片洼地。第5页材料二: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化工、玩具和电子装配等工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其中粤东山区M县产业结构中2009年和2019年第一产业比重分别占29.8%和22.4%。材料三:粤港澳大湾区以珠江口为核心,由广州、佛山、深圳等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十三五”期间,广东重点打造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地铁、轨道交通、城际列车、高速公路、高铁、航空、水运等多种方式,实现广州与珠三角各市1小时通达,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各市陆路2小时通达、与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1)分析珠江三角洲河道分叉多的自然原因。(2)说明珠三角传统工业向粤东、粤北、粤西等区域转移的主要原因。(3)推测工业转入对M县的城市化进程和环境质量的影响。(4)评价珠港澳大桥等交通线路的建设对珠三角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运城盐池被称为“中国死海”,位于山西省唯一的内流区内,地处中条山山前断陷带。运城盐池自古就是中国食盐生产重地,有“南风起,盐始生”之说,近来考古学家在盐池附近发现了古代“池外有堤,堤外有滩,滩外有渠”的护宝堤堰体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运城盐池由食盐生产逐步转为盐化工生产。下面为运城盐池相关区域图和盐池护宝堤堰体系示意图。(1)描述运城盐池的形成过程。(2)判断运城盐池晒盐的主要季节并说明理由。(3)分别说明护宝堤堰体系中各部分对保护运城盐池的作用。(4)推测运城食盐生产兴衰的原因。第6页1.D2.C3.B4.A5.A6.B7.A8.A9.D10.B11.D12.解:(1)读图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处于河口地带,有东、北、西三江汇聚,三江从上游带来了大量泥沙,到达河口后由于地势趋平,水流缓慢,导致泥沙淤积,易形成多个沙洲;河口区域地势有一定的起伏,促使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河道容易分叉;河流入海口受海水的顶托,流速慢,加剧泥沙淤积。(2)珠三角经过对外开放几十年的发展,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劳动力工资大幅度提升,导致劳动力价格上涨和地价上涨;随着工业的发展,企业增加,导致环境污染加重,污染治理和控制费用增多;随着产业结构调整,需要原有传统产业向外转移,为新产业腾出空间。(3)根据实际可知,传统产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珠三角传统工业向粤东、粤北、粤西等区域转移,能吸引产业转移区的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促进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业转入促进大量外地劳动力迁入,利于加快迁入区的城镇工业新区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城镇规模扩大和数量增多,加速M县城市化进程;大量劳动力迁入,有可能导致管理难度加大,产生社会问题。对于环境来说,农业比重降低有利于促进生态退耕,利于治理环境,减轻水土流失;但传统工业规模的扩大一旦处理不当,极易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会造成环境质量的下降。(4)区域经济发展以交通建设为突破口,通过改进交通加强区域联系,促进区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