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电气安装工程施工方案及工艺方法装饰照明电气工程应严格执行《现行建筑施工规范大全》《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J303)有关条款规定。一、施工工艺施工流程:材料选用一施工准备一线管、线槽安装一电线敷设一照明器具及配电箱(盘)安装f系统调试。二、施工方法1、材料选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必须符合国家规范;必须由有关部门检验合格,并有产品合格证书。2、施工准备熟悉电气施工图,认真进行技术交底;根据电气施工图,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将各种灯具、开关、插座和配电箱定出坐标和高度,以确定出线管走向和分支汇点。3、金属线管安装(1)机具准备线管夹固闸、套丝器、20〜30mm管子钳、冲击钻、切管器、弯管器等。(2)线管吊杆制作如线管是沿墙体或楼底表面敷设,可采用成品管夹直接固定在墙体或楼底面上;如线管是悬挂式敷设,通常采用成品胀栓管夹吊杆固定;如吊杆需现场制作,则可采用角铁根据承吊线管形状及数量制成T型、I型或II型。T型吊杆供线管作垂直排列吊装,I型供数量不多的线管作水平排列吊装,II型供较多数量的线管作水平排列吊装。(3)线管的裁、弯和套丝裁管:量取所裁截管子的尺寸,按“先长后短”的原则切割好线管。弯管:线管的弯曲,最好使用相应规格的弯管器,超过30mm规格的线管弯曲时,需用专用设备。弯管前应将要弯二个弯以上的线管穿上铁丝,然后再弯。套丝:线管套丝可用专用丝板器具,也可用水管套丝机。套丝长度应满足露出锁紧螺母的螺纹2〜4扣。套完丝,要将关口用圆锉锉平,以免在穿电线时将电线刮伤。(4)线管安装敷设金属线管时,管夹或吊杆的间距一般不应大于以下尺寸:直径13〜20mm管径的管路,其间距为1.0m;直径25〜32mm管径的管路,其间距为1.5m;直径40〜50mm管径的管路,其间距为2.0m。不允许将吊杆或吊件固定在风管、水管等物体上。将线管套上胶护嘴,管中穿上牵引细铁丝,用管夹将线管固定在吊杆上,用接头或接线盒连接各段线管,使其成一整体管路。将各分支回路管路引至配电箱上方集中,再沿墙面(柱面)将线管排列整齐引至配电箱内固定。在所有线管的连接点(包括接点、接线盒、配电箱等)用直径不小于2.5mm的镀锌钢丝作跨接导线与管路焊接牢固,使管路焊接成一电气整体并接地。4、金属线槽安装(1)机具准备手电钻、冲击钻、铁皮剪、拉钉枪、十字螺丝刀、直角曲尺等。(2)制作与安装线槽吊杆线槽铺设分沿墙(楼板顶)直接固定和吊杆固定两种。常用的吊杆形式有L型和II型两种,L型吊杆可供多条线槽作水平并列吊装,II型吊杆可供多条线槽作垂直吊装。(3)线槽安装通常采用成品线槽及相应的转角、三通、四通进行驳接安装。如采用镀锌钢板线槽时,线槽的驳接、弯角、三通等,可根据要求现场制作。在敷设线槽的途径上,每隔1.5〜2.5m的距离装上吊杆。不允许将吊杆固定在风管、水管等物体上。将各段线槽驳接起来,用螺丝将线槽固定在吊杆,使其成一整体管路。将各分支线槽引至配电箱上方集中,再沿墙面(柱面)将线槽引至配电箱内固定。在所有线槽的驳接点用直径不小于2.5mm的镀锌钢丝作跨接导线与线槽焊接牢固,使线槽焊接成一电气整体并接地。5、电线敷设(1)布线要求电路布线时,应采用从线路末端开始向线路端头方向施工的方法,即先从最末端的灯头或插座开始布线,使沿线各导线向配电箱外汇集。(2)穿线穿线所用电线必须按设计或规范要求选用不同颜色的电线,便于识别同一管(槽)内的不同回路、不同相的电线。当识别颜色不够用时,须在电线端头上作识别标志。线管穿线:分段用预留在线管内的铁丝将电线穿进管内,各回路电线穿好后,便可进行接线工作。各线路接头必须在接线盒内连接,线管内不允许有接头。线槽穿线:将同一回路、不同颜色电线的两个端头捆扎在一起,并作好识别标志,再将电线均匀敷设在线槽内,敷设好后,盖上线槽盖。(3)引线各灯具电线一般由灯头接线盒内引出,其方法是:按所接灯头数量,在灯头上接线盒的“敲落孔”中装上数量相同的软管接头,在每个接头上装上金属软管,灯头引线由灯头接线盒经金属软管引至灯具上,并跟着把灯头盒盖好。灯头引线的长度一般为0.6m〜1.0m。入电箱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