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第一中学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题,每小题2,共48)1.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为政以德,爱惜民力,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这体现其核心思想是()A.以德服人B礼.D.仁政C.克己复礼2.学完“百家争鸣”后,某班几名同学将本班各科老师“对号入座”,你认为其中不恰当的是()A.历史老师关爱学生,教育我们要和谐相处,有儒家的风范B.英语老师着装时髦,特别讲究师道尊严,这是墨子的做法C.语文老师给我们充分的自主权,极少干预,深得老子真传D.数学老师是法家弟子,学期初他就制定了班规,并严格执行3.《论语·子张》:“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孟子说:“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由此判断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特点是()A.人本主义B.积极入世C.重道轻器D.经世致用4.2011年6月16日凌晨,我国大部分天空逐渐出现一轮红月亮,成为11年来月全食持续时间最长和食分最大的月全食。如果这一现象发生在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最有可能的感慨是()A.“皇天见异,天灾将至,各级官吏谨防以待。”B.“皇天见异,非祥瑞之兆,必有反民”。C.“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D.“此乃天理循环,日月运动所致,不足为虑。”5.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以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A.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B.儒法对立现象严重C.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D.依法治国趋势出现6.董仲舒曰:“大富则骄,大贫则忧。忧则为盗,骄则为暴,此众人之情也⋯⋯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以此为度而调均之,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故易治也。”以上言论表明董仲舒主张()A.平均分配财富以克服贫富分化B.消除等级制度以实现社会平等C.强化礼乐制度以稳定社会秩序D.减少贫富差距以维护国家稳定7.朱熹看到山石中有贝壳,认为“此石即旧日之土,螺蚌即水中之物,下者却变而为高,柔者却变而为刚。”这体现了()A.三纲五常B.发明本心C.格物致知D.经世致用8.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9.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这一言论()①受南宋陆九渊的思想影响②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③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④体现出一定的独立自由精神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南宋朱熹与明代王阳明相比,两者思想共同之处是()A.知行合一,都产生于心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心就是理,心外无物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理”11.“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①蓬勃发展的商品经济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新航路开辟后的西学东渐④市民工商阶层的兴起A.①②B.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2.“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A.孟子的“仁政”B.黄宗羲的“人民为主”C.王阳明的“心学”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13.“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版印刷,一下子使纸昂贵了几倍。”这段表述有悖史实,这是因为西晋时期()A.都城不在洛阳B.造纸术没有被发明C.雕版印刷术没有被发明D.赋这种文学形式没有诞生14.以下图示反映了某一思想的产生,该思想是A.古代希腊人文主义思想B.中国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C.启蒙思想D.儒家思想15.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的主要意义在于()A.第一次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B.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C.代表了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D.把人性从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