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达操作规范及流程(2012版)1目录1总括⋯⋯⋯⋯⋯⋯⋯⋯⋯⋯⋯⋯⋯⋯⋯⋯⋯⋯⋯⋯⋯⋯⋯⋯⋯⋯⋯⋯⋯⋯⋯⋯⋯⋯⋯⋯⋯⋯22工程设置⋯⋯⋯⋯⋯⋯⋯⋯⋯⋯⋯⋯⋯⋯⋯⋯⋯⋯⋯⋯⋯⋯⋯⋯⋯⋯⋯⋯⋯⋯⋯⋯⋯⋯⋯33钢筋构件绘制⋯⋯⋯⋯⋯⋯⋯⋯⋯⋯⋯⋯⋯⋯⋯⋯⋯⋯⋯⋯⋯⋯⋯⋯⋯⋯⋯⋯⋯⋯⋯⋯53.1轴网⋯⋯⋯⋯⋯⋯⋯⋯⋯⋯⋯⋯⋯⋯⋯⋯⋯⋯⋯⋯⋯⋯⋯⋯⋯⋯⋯⋯⋯⋯⋯⋯⋯⋯⋯53.2基础⋯⋯⋯⋯⋯⋯⋯⋯⋯⋯⋯⋯⋯⋯⋯⋯⋯⋯⋯⋯⋯⋯⋯⋯⋯⋯⋯⋯⋯⋯⋯⋯⋯⋯⋯⋯53.3柱⋯⋯⋯⋯⋯⋯⋯⋯⋯⋯⋯⋯⋯⋯⋯⋯⋯⋯⋯⋯⋯⋯⋯⋯⋯⋯⋯⋯⋯⋯⋯⋯⋯⋯⋯⋯⋯53.4砼墙⋯⋯⋯⋯⋯⋯⋯⋯⋯⋯⋯⋯⋯⋯⋯⋯⋯⋯⋯⋯⋯⋯⋯⋯⋯⋯⋯⋯⋯⋯⋯⋯⋯⋯⋯⋯63.5梁⋯⋯⋯⋯⋯⋯⋯⋯⋯⋯⋯⋯⋯⋯⋯⋯⋯⋯⋯⋯⋯⋯⋯⋯⋯⋯⋯⋯⋯⋯⋯⋯⋯⋯⋯⋯⋯73.6板⋯⋯⋯⋯⋯⋯⋯⋯⋯⋯⋯⋯⋯⋯⋯⋯⋯⋯⋯⋯⋯⋯⋯⋯⋯⋯⋯⋯⋯⋯⋯⋯⋯⋯⋯⋯⋯83.7砌体墙⋯⋯⋯⋯⋯⋯⋯⋯⋯⋯⋯⋯⋯⋯⋯⋯⋯⋯⋯⋯⋯⋯⋯⋯⋯⋯⋯⋯⋯⋯⋯⋯⋯⋯93.8档水、压顶⋯⋯⋯⋯⋯⋯⋯⋯⋯⋯⋯⋯⋯⋯⋯⋯⋯⋯⋯⋯⋯⋯⋯⋯⋯⋯⋯⋯⋯⋯⋯⋯93.9单构件⋯⋯⋯⋯⋯⋯⋯⋯⋯⋯⋯⋯⋯⋯⋯⋯⋯⋯⋯⋯⋯⋯⋯⋯⋯⋯⋯⋯⋯⋯⋯⋯⋯⋯93.10检查⋯⋯⋯⋯⋯⋯⋯⋯⋯⋯⋯⋯⋯⋯⋯⋯⋯⋯⋯⋯⋯⋯⋯⋯⋯⋯⋯⋯⋯⋯⋯⋯⋯⋯⋯94图形装饰绘制⋯⋯⋯⋯⋯⋯⋯⋯⋯⋯⋯⋯⋯⋯⋯⋯⋯⋯⋯⋯⋯⋯⋯⋯⋯⋯⋯⋯⋯⋯⋯⋯105工程量的输出与归档⋯⋯⋯⋯⋯⋯⋯⋯⋯⋯⋯⋯⋯⋯⋯⋯⋯⋯⋯⋯⋯⋯⋯⋯⋯⋯⋯136软件中常用快捷键⋯⋯⋯⋯⋯⋯⋯⋯⋯⋯⋯⋯⋯⋯⋯⋯⋯⋯⋯⋯⋯⋯⋯⋯⋯⋯⋯⋯⋯147操作中常见问题解答⋯⋯⋯⋯⋯⋯⋯⋯⋯⋯⋯⋯⋯⋯⋯⋯⋯⋯⋯⋯⋯⋯⋯⋯⋯⋯⋯⋯1621总括1.1软件使用整体流程1.2针对不同的结构类型,应采用不同的绘制顺序,对不同结构类型,推荐的绘制流程如下:剪力墙结构:剪力墙→门窗洞→暗柱/端柱→暗梁/连梁;框架结构:柱→梁→板;框剪结构:柱→剪力墙板块→梁→板→砌体墙板块;砖混结构:砖墙→门窗洞→构造柱→圈梁。1.3根据结构的不同部位,推荐使用的绘制流程为:首层→地上→地下→基础。32工程设置2.1工程名称栏中“计算规则”必须先根据设计图说明明确03G还是11G,因目前广联达建图后11G与03G之间不能互相切换,故第一步应准确设置。2.2“汇总方式”中应设置为“按外皮计算钢筋长度”,需清楚清单计算规则为按图示尺寸计算,设计图中图示了构件的几何尺寸和保护层厚度,而保护层的定义为受力主筋外皮到构件边的尺寸,故应按外皮计算钢筋长度。2.3工程信息栏中显示为蓝色字体的信息必须按设计图准确设置。2.4比重设置栏中应将直径为6的钢筋重量调整为直径6.5的钢筋重量即0.2604881kg/m。2.5计算设置中常需调整软件默认设置的项如下:2.6计算设置中需注意的问题:2.6.1钢筋根数的计算应按默认设置为“向上取整加1”而不应为“四舍五入加1”,因为必须保证不大于设计间距(设计给出的是最大间距4值)。2.6.2梁下部纵筋及侧面通长筋应按默认设置为“遇支座连续通过”不应调整为“遇支座断开”,应遵循能通侧通的原则,钢筋在支座处搭接锚固对支座是削弱的,接头越少对结构的破坏就越小。2.7节点设置中常需调整软件默认设置的项如下:剪力墙中2.8楼层设置中应根据设计图修改砼标号、锚固值、保护层厚度,将搭接值调整为0。2.8.1在楼层设置中需注意的问题:楼层设置中的基础层:是指在软件中绘制基础构件的楼层,实际工程中没有基础层的这个概念。基础层的层高是指基础底标高至上一楼层底标高之间的高度,如图:在基础层需注意的是无论基础层层高有好高,柱箍筋均只计算了柱在基础插筋锚固区内的箍筋数量的,基础顶标高以上的柱箍筋已并入在首层柱箍筋量里。53钢筋构件绘制在定义各构件时为方便快速提量应将各构件根据清单项按名称区分如:,最后提量时根据图形软件中查看同名构件工程量来快速汇总提量。绘制各构件需注意的事项:3.1轴网3.1.1无CAD图时绘制轴网一般会用到的功能:设置插入点、旋转点、修改轴号、修改轴号位置,两点辅轴。3.1.2如用识别轴网则在识别完轴网后一定要用测量两点间距检查轴网的间距是否与图上标注的尺寸一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