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蜻蜓》——律动教学实践微课教学设计方案微课基本信息知识点名称:律动教学学科类型与教学对象:小学音乐一年级预计上课时间长度:8分44秒教学目标:通过律动感受歌曲的节奏、节拍及音高,并用律动表现歌曲的情趣。教学重点:感受歌曲的节奏、节拍及音高。教学难点:用律动表现歌曲的情趣。教学资源与环境:PPT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激趣导入﹒体验先行一、发现蜻蜓:律动热身游戏。师:同学们,你们看,小蜻蜓飞来了,它想和我们交朋友,但是它交朋友的方式很特别。它说:“我们的身体会说话,能传情达意,如果我飞到您的头上请您点点头表示友好,如果飞到肩上请您晃晃肩表示喜欢。”我们一起来相互问好吧!(播放视频一)当蜻蜓落到身体部位时就活动身体部位与蜻蜓打招呼。用游戏的方式进行律动热身,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创编﹒充分感受二、观察蜻蜓:创编单一动作。(出示蜻蜓图片:请学生观察蜻蜓的眼睛、尾巴及翅膀的特点,并创编动作)三、模仿蜻蜓:1.感受音的高低。(播放视频二)师:小蜻蜓随着音乐的旋律走向忽高忽低地飞翔美极了。小翅膀还能随着三拍子的节拍有韵律地飞舞,真的吗?2.感受节拍强弱。(播放视频三)师:老师从大家的律动中感受到了三拍子歌曲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弱”。学生观察蜻蜓,创编表现蜻蜓眼睛、尾巴及翅膀的动作。运用翅膀的动作感受音乐的旋律高低起伏及节拍强弱。新课教学环节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创编为主线地开展律动活动帮助学生感受音乐。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肤觉、运动觉得到充分、协调、均衡的发展。即兴创编能充分开发学生肢体动作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能力。技趣融合﹒美化表现四、表现蜻蜓:合作表演组合。师:歌曲告诉我们小蜻蜓是益虫,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创编,排列队形,合作表演。(播放视频四)小结:同学们默契的合作精神,充满情感的表演为这节课画上了完美的句号。五、课后作业:合作创编动作造型表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美好意境。学生自主合作创编律动组合。通过自主合作的律动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体协作的意识,增进同学间的情谊。用律动感受音乐的美,获得音乐美的享受。设计理念与特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在课程目标明确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本课旨在通过律动活动让学生更为直接、形象地体验音乐中的节奏、节拍、强弱、情绪等要素,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理解力,使之获得审美感受和审美愉悦,提高音乐审美品味。呈现方式:MP4或WM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