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的物理意义1.演绎了“力”的概念: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可结合加速度的定义式推导)2.给出了“惯性”的概念,所以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3.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合力F=0时的特例。4.它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5.牛顿第一定律是作为牛顿力学体系的一条规律,它具有特殊意义,是三大定律中不可缺少的独立定律。不能将第一定律看作牛顿第二定律的特例。6.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方法:以实验为基础、从理论上归纳总结、抽象概括7.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的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例题1.如图3所示(俯视图),以速度v匀速行驶的列车车厢内有一水平桌面,桌面上的A处有一小球.若车厢中的旅客突然发现小球沿图中虚线由A向B运动.则由此可判断列车()A.减速行驶,向南转弯B.减速行驶,向北转弯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2.如图4所示,甲运动员在球场上得到篮球之后,甲、乙以相同的速度并排向同一方奔跑,甲运动员要将球传给乙运动员,不计空气阻力,问他应将球向什么方向抛出()3.如图2所示,一个劈形物ABC各面光滑,放在固定的斜面上,AB成水平并放上一个光2/12滑小球,把劈形物ABC从静止开始释放,则小球在碰到斜面以前的运动轨迹是()A.沿斜面的直线B.竖直的直线C.弧形曲线D.折线牛顿第三定律的物理意义1.内容: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它们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F=-F‘。如何理解“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2.三同:同大小,同时产生、消失、变化,同性质三异:反向、异体、不同效果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和一对平衡力的区别4.建立了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联系:物体间的各种作用形式都是相互的,特别是在受力分析中的应用。转换研究对象。典例分析1.跳高运动员从地面上起跳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B.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到的重力C.地面对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对地面的压力D.运动员与地球作用过程中只有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2.质量为m的木块沿倾角为θ的斜面匀速下滑,如图1所示,那么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方向是()A.沿斜面向上B.垂直于斜面向上C.沿斜面向下D.竖直向上3.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两个质量为m1和m2的小木块,m1>m2,已知三角形木块和两个小木块均静止,则粗糙水平面对三角形木块()A.没有摩擦力作用B.有摩擦力作用,其方向水平向右3/12C.有摩擦力作用,其方向水平向左D.有摩擦力作用,但其方向无法确定,因为m1、m2、θ1和θ2的数值并未给出牛顿第二定律1.牛顿第二定律体现的因果关系:因:合力,果:加速度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解释:为什么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3.合力与加速度有瞬时对应关系,力变加速度随之改变4.牛顿第二定律的分式方程5.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既F=ma(其中的F和m、a必须相对应)特别要注意表述的第三句话。因为力和加速度都是矢量,它们的关系除了数量大小的关系外,还有方向之间的关系。明确力和加速度方向,也是正确列出方程的重要环节。6.若F为物体受的合外力,那么a表示物体的实际加速度;若F为物体受的某一个方向上的所有力的合力,那么a表示物体在该方向上的分加速度。典例分析1.下列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及其变形公式的理解,正确的是()A、由F=ma可知,物体所受的合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的加速度成正比B、由m=aF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C、由a=mF可知,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力成正比,与其质量成反比D、由m=aF可知,物体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