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读后感通过读窦桂梅老师的《小学语文主题教学研究》这本书,我有了深刻的感受,让我对主题教学有了新的认识。主题教学研究是一边立足课堂实践,一边结合相关理论,并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得以提升。它围绕“语文树人”,建构教育理论和教学实践的桥梁,是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理论体系。主题教学旨在提高儿童的语文素养、培育与践行核心价值观,进而构成人发展的核心素养。在“语文立人”观念中,立起来的不仅是学生,还有教师。因为教师也是生命个体,也是活生生的、引领他人的人。教师的成长以及他的专业化的发展,也需要一个个主题的链接和融合。在主题教学中,教师不仅兼顾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还充分重视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以及书本知识与学生生活世界的联系,从而为学生提供一种良好的知识建构的学习服务。语文教育在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创造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学科优势。语文立人。聚焦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挖掘有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的语文内容,在与主题的交融中形成学生成长的内核,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整合思维。整合阅读资源、生活资源和文化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体验,实现课堂的整体构建。儿童立场。儿童站在课堂正中央。尊重儿童的独特感受,张扬个性,激发创造力,提高参与意识,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书中记载每年年底,清华附小语文教师们都会带着学生们开展写春联的活动。2低年级临摹春联,中年级收集选择春联,高年级自创春联。学生们把写好的春联装点班级,或馈赠亲友,特别是中高年级的学生每年还会借此开展一场社区书画义卖。每年元旦前夕,学生们来到所在社区,在用书桌装饰成的柜台上,摆上他们自己制作的年画、春联、贺卡、DIY手工制品,同时备好笔墨纸砚,根据顾客需要现场写字作画。还有些擅长唱歌、跳舞、器乐的学生,当“啦啦队”招揽顾客。参与过这项活动的学生们写下这样的感受:“我认为地理位置很重要,当日时如果我们小组能够把摊位摆在离主干道最近的地方,营业额能增加一倍。”“学好英语很重要,如果作为推销员的我,敢和老外对话,就能挣到那个老外的钱了。”“我们小组在寒风中站了一下午,只挣了40块钱,看来挣钱真的挺不容易的,以后花老妈的钱别那么浪费了。”“今天,我扮演了个悲催的角色——现场创作员,感觉我的手指都被冻僵了。不过当时,我这样鼓励自己:‘加油,每写完一张、卖出张,就能给贫困地区的同学们买半本书。’我竟然坚持到了最后,人的意志力真是超乎想象呀!”每周三中午是清华附小学生的水木秀场,该秀场是附小学生唱主角的舞台。在这里,有昆虫达人、小书法家、魔术发烧友、岩石爱好者等,每一个有自己兴趣爱好的学生,都可以在这个舞台上宣讲。有学生说:“只要你愿意,随时可以展现个人风采。”学校就好像是一位天才画家,精心地给每一位学生涂上个性鲜明的人生底色。8岁就有了中医梦想的小元,在清华附小每周次的水木秀场上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壮志,她要“医行天下”,从立志开办中医诊所到立志开办免费的国医启蒙班。在水木秀场的舞台上,3每一个讲述者自己制作PPT,还要当众脱稿进行讲述,这对于这些讲述者而言既是考验,也是巨大的锻炼,但更重要的是这些梦想,被父母、老师小心地呵护着。主题教学的实践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建构、动态生成,促进了学生创生意义的学习,学生学有方法、学有兴趣、学有创新。主题教学的课堂已经形成以“情感、思辨”为主线,以“体验、生成”为特征的样态。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人学语文的,我是用语文教人的。窦老师的这句话很值得我们深思。主题教学所提出的语文素养,并不是单纯局限在语文学科素养本身,而是将语文素养的价值定位和精神追求聚焦在了更高位的完整人的核心素养发展上。于是就有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探索,并由此进一步提出语文素养的目标和指向。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语文素养的定位,就是人的完整人格的发展。主题教学不是一般的语文课,不是只讲听、说、读、写能力,讲“双基”,而是指向“语文素养”。这样的语文素养,“涵盖面明显拓宽,既包括听、说、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