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变速行程问题解题方法变速行程问题课程简介:变速变道问题属于行程中的综合题,用到了比例、分步、分段处理等多种处理问题等解题方法。对于这种分段变速问题,利用算术方法、折线图法和方程方法解题各有特点。算术方法对于运动过程的把握非常细致,但必须一步一步来;折线图则显得非常直观,每一次相遇点的位置也易于确定;方程的优点在于无需考虑得非常仔细,只需要知道变速点就可以列出等量关系式,把大量的推理过程转化成了计算.行程问题常用的解题方法有⑴公式法即根据常用的行程问题的公式进行求解,这种方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很多技巧,使用公式不仅包括公式的原形,也包括公式的各种变形形式;有时条件不是直接给出的,这就需要对公式非常熟悉,可以推知需要的条件;⑵图示法在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中,为了明确过程,常用示意图作为辅助工具.示意图包括线段图和折线图.图示法即画出行程的大概过程,重点在折返、相遇、追及的地点.另外在多次相遇、追及问题中,画图分析往往也是最有效的解题方法;⑶比例法行程问题中有很多比例关系,在只知道和差、比例时,用比例法可求得具体数值.更重要的是,在一些较复杂的题目中,有些条件(如路程、速度、时间等)往往是不确定的,在没有具体数值的情况下,只能用比例解题;⑷分段法在非匀速即分段变速的行程问题中,公式不能直接适用.这时通常把不匀速的运动分为匀速的几段,在每一段中用匀速问题的方法去分析,然后再把结果结合起来;⑸方程法在关系复杂、条件分散的题目中,直接用公式或比例都很难求解时,设条件关系最多的未知量为未知数,抓住重要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常常可以顺利求解.例题精讲:例1.小红和小强同时从家里出发相向而行。小红每分走52米,小强每分走70米,二人在途中的A处相遇.若小红提前4分出发,且速度不变,小强每分走90米,则两人仍在A处相遇。小红和小强两人的家相距多少米?解:小红速度不变,则两次从出发到A点相遇时间不变那么小强第二次就比原来少用了4分钟,就要多走4X70=280米即同样路程,提速后每分钟多走90—70=20米小强每分钟90米,从家到A处用时:280三20=14分钟小华和小强家相距:(52+70)X(14+4)=2196米(完整)变速行程问题解题方法例2.A、B两地间有一座桥(桥的长度忽略不计),甲、乙二人分别从两地同时出发,3小时后在桥上相遇。如果甲加快速度,每小时多走2千米,而乙提前0。5小时出发,则仍能恰在桥上相遇。如果甲延迟0。5小时出发,乙每小时少走2千米,还会在桥上相遇.则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解:甲提速而乙速度不变,则乙到达桥上仍然用3小时,那么甲用3-0.5=2。5小时甲提速后2.5小时多走2。5X2=5千米才到达桥甲原速度为5三(3-2.5)=10千米/小时乙减速而甲速度不变,则甲到达桥上仍然用3小时,那么甲用3+0.5=3。5小时乙减速后3。5小时少走3.5X2=7千米刚好到达桥乙原速度为7^(3.5—3)=14千米/小时AB相距路程:(14+10)X3=72千米答:例3.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6小时后相遇在C点。如果甲车速度不变,乙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且两车还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地点距C点12千米;如果乙车速度不变,甲车速度每小时多行5千米,则相遇地点距C点16千米.甲车原来每小时行多少千米?解:甲原速度与乙提速速度比为12:(30-12)=2:3甲提速与乙原速度比为(30-16):16=7:8乙提速后甲到相遇点占全程的2/5甲提速后到相遇点占全程的7/15两相遇点相距28千米,占全程的7/15—2/5=1/15全程为28X15=420千米甲乙原速度和为420/6=70千米/小时甲原速度为(70+5)*2/5=30千米/小时乙原速度为70-30=40千米/小时答:例4.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5小时后相遇在C点•如果甲速度不变,乙每小时多行4千米,且甲、乙还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点D距C点10千米;如果乙速度不变,甲每小时多行3千米,且甲、乙还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则相遇点E距C点5千米。问:甲原来的速度是每小时多少千米?解:甲原速度与乙提速速度比为10:(20—10)=1:1甲提速与乙原速度比为(15—5):5=2:1乙提速后甲到相遇点占全程的1/2甲提速后到相遇点占全程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