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慢》导学案第2页《扬州慢》导学案《扬州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2、体味忧国伤时的情感及“清冷”的意境重点难点:1、巩固有关知识2、把握忧国伤时的情感,体味“清冷”的意境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一)知识链接:1.走进作者: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他屡试不中,布衣终生(一生没有做过官)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工诗,尤以词著称他的词格律严密,字句雕琢,词风清空峭拔2.写作背景:在姜夔生活的年代里,南宋小王朝国势危弱,长江以北的淮河一带已成为荒芜的边地但大多数的士大夫却只顾宴饮享乐,不思恢复词人21岁时路过扬州,目睹扬州破败荒凉的景象,联想起了昔日的繁盛,不禁思绪翻滚,感慨万千3.扬州简介:第4页淳熙()初霁()荠()麦怆()然自度()其曲黍()离窥()江戍角()豆蔻()2.解释字词夜雪初霁霁:丙申至日至日:荠麦弥望弥: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则:寒水自碧自:予怀怆然怆然:因自度其曲因:度:淮左名都淮左:解鞍少驻初程少:自胡马窥江去后去:清角吹寒吹寒:杜郎俊赏俊赏:纵豆蔻词工工:算而今重到须惊算:念桥边红药念:渐黄昏渐:3.翻译小序:4.尝试着把全词翻译成现代诗歌:5.用双斜线标出朗读节奏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6.写出词的韵脚:二、内容梳理(一)小序解读学生朗读词前序言第5页1、词前小序交待了哪几方面内容?明确:词作的时间(),所见所闻扬州景色(),(感慨今昔),他人的评价()2、小序中有一句话告诉了我们这首词的感情基调,你找到这一句了吗?明确:具体一点,是哪一个字?明确:(二)整体感知,把握表现手法1、扬州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如今的扬州城又是怎样的呢?上阕中哪一个词最能概括扬州城现在的特点?明确:2、请结合作者的所见所闻具体谈谈扬州城空在何处明确:就“空”写一段赏析文字(50字左右)赏析:3、下阕中,词人穿越时空,想象唐朝的杜牧来到扬州,他会是什么感受?为什么?请用一字概括明确:第6页因为:4、今日的扬州令姜夔悲从中来,那么昔日的扬州又是怎样的呢?请从上阕中找出一个与“空城”相对应的词,概括昔日扬州的特点明确:5、除此之外,还有哪些词句写到昔日的扬州?明确:6、这些词句写出了昔日扬州怎样的特点?明确:7、“名都”是作者联想的,非眼前之景,在写作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8、作者眼前所见空城之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明确:就虚实结合特点,写一段赏析文字赏析:9.那么造成此种情形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三)赏析名句综观全词,有情有景,有虚有实,回环反复,跌宕生姿,读来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诗歌鉴赏很重要的一步是理解想象,这就需要紧扣语,把握主要意象,注重修辞效果,善于联想想第7页象只有做好了这一步才算真正理解了诗歌请你选出体会较深的两个诗句,进行理解鉴赏1、“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赏析:2.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3、“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抒发了什么情感?4、“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三.课堂巩固练习(一)基础知识练习1.下列黑体的字形音义全对的一组是:A.酹(lèi古人祭奠把酒洒在地上)江月凝噎(yè)似霰(sàn雪珠)雪霁(jì雨雪停止,天晴)暮霭(ǎi天气)扁舟(biǎn小舟)B.转徙(xǐ迁移)碣石(jié山名)恬(tián安静)拂(fú)还来天姥(mǔ年老的妇人)滟滟(yàn波光荡漾)随波C.东南倾(qǐng歪、斜)剡(yǎn)溪渌(lù清)水第8页谪(zhé封建时代特指贬官)居捣衣砧(zhān)芳甸(diān开满花的郊野)D.佃(diàn金花)头银篦塘拗(aò水边地)汀(tīnɡ水塘)上訇(hōng声音很大)然江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