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智力理论:传统智力观的超越一、传统智力测验及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自从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等人编制出世界上第一个打力剃脸以来,传槐的鲁力现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帚田。传统的替力观认为,各力具有单一的性质,通过纸笔测验就可以测出人的智力的高低,如果某种能力无法测出,这种能力就是不重要的。这种智力测验的思想反映在教育活动中就是实施“一元化的教育”一一学生尽可能地学习相同的课程,并且教师尽可能地以相同的方式将这些学科的知识传授给所有的学生。为了使学习的内容便于测量和具有最大范围的可比性,在学校里最受到重视的学科无疑是与容易测量的语言、逻辑推理等智力相对应的学科,而与难以测量的智力相对应的学科,如艺术、体育等,在学校教育中是无关紧要的。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Gardner)教授将这种传统智力理论观照下的教育称为“惟一机会的教育”,认为“惟一机会的教学方法造成许多儿童失去自信,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他认为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力,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或在运用该智力时表现出来的创造力。这样,在加德纳看来,智力是一种或一组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组合的个体。由此,加德纳在当时脑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于1983年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theTheoryofMultipleIntelligences)。二、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内容加德纳在《智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人同时拥有七种基本智力,1998年和1999年他又提出了自然观察者智力和存在智力。这样,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同时拥有以下九种基本智力。1.言语/语言智力指的是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作家、诗人、记者、演说家、新闻播报员都是语言智力高的人。2.逻辑/数理智力指的是对逻辑结构关系的理解、推理能力。科学家、数学家、会计师、电脑程序设计师都表现出很高的逻辑/数理智力。3.视觉/空间有力指的是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等要素的准确感受和表达的能力。航海家、飞行员、雕塑家、画家和建筑师是视觉/空间智力高的人。4.音乐/节秦智力指的是个人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这种智力突出的人包括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还有善于感知的观众。5.身体/运动智力指的是人的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和手工艺者都是例证。6.人际交往智力指的是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对于教师、临床医生、推销员或政治家来说,这种智力尤为重要。7.自我反省智力指的是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神学家、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就是最佳例证。8.自然观察者智力指的是人们辨别生物以及对自然世界的其他特征敏感的能力。这种智力在植物学家、生态学家身上有重要体现。9.存在智力指的是陈述、思考有关生与死、身体与心理世界的最终命运等的倾向性。哲学家、天文学家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加德纳认为,九种基本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表现出个体间的智力差异,人们可以根据各自的智力倾向去发展这些智力。智力并非像传统智力定义所说的那样是以语言、数理或逻辑推理等能力为核心的,而是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和创造出社会所需要的有效的产品的能力为核心的。因此,智力是人类在解决难题与创造产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为一种或数种文化环境所珍视的那种能力。三、多元智力理论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多元智力理论的提出,为世界范围内的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一股强大的新鲜活力,为变革传统教育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多元的切入点。我国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把多元智力理沦作为重要的理论依托。加德纳认为: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他们都具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多元智力观的核心在于认真地对待个别差异、教育的起点不在于一个人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怎样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变得聪明。以这种智力观的转变为基础,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观等都会发生相应的转变和提升,并在具体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为适应人类个体智能的独特性和多样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