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2.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3.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4.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重点难点:1.重点:(1)学习复述课文;(2)赏析文章写作特色。2.难点: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教学方法:讨论法教具准备:投影片2张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大家都知道,皇帝是九五至尊,万金之躯,可是有一个皇帝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赤身裸体的举行什么游行大典。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学了十九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的童话《皇帝的新装》就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了。2.揭题。二、走进作家、作品(出示投影)三、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故事情节新装: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笑新装(缘由)(发生)(发展)(高潮、结局)骗:(皇帝受骗ff骗子行骗ff大臣助骗ff百姓传骗ff小孩揭骗)四、阅读•思考•探究1.围绕“新装”或者“骗”给文章理清情节。2.这件似有实无的衣服,为什么皇帝、大臣、随员、百姓都不敢说真话?〔揣摩人物性格〕文章为什么让一个孩子戳穿骗局?3.骗子的诡计〔骗局〕为何得逞?作者安排这么两个骗子的用意是什么?4.----------------------------皇权神圣威严,皇帝在丑剧赤身裸体的游行大典结束后,回到皇宫,事情将会怎样呢?张开你的想像的翅膀……5.选择一点或两点进行赏析:⑴本文想像运用很成功〔表现人物性格等〕⑵本文对比运用很成功〔皇帝喜好的对比、成人与小孩的对比〕⑶心理描写成功的刻画了皇帝的性格。《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二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童话运用想象的艺术特点以及运用夸张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2.正确认识童话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揣摩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品析人物形象。2.通过梳理写作思路和分析人物形象,理解作品主题。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多元解读童话主题,在感染和熏陶中培养健康人格。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从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中感知人物形象。教学难点:多元解读童话主题,依据主题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三、教学策略学生对于安徒生的这篇童话早有了解,学习兴趣非常浓厚,但往往流于情节与人物的浅层理解。因此,本课主要采用复述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同时通过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加深对童话主旨的理解。1.童话篇幅颇长,不宜在课堂通篇朗读,通过复述梳理脉络,抓住叙事要素即可。2.学生对于童话有个性化理解,分组讨论可开阔学生思路,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全班的讨论交流,有助于学生对童话的深入理解。3.童话的主要写作手法是想象,最后的拓展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五、六两个单元引导我们走入大千世界,探索万事万物的奥秘和见识各色各样的人物。我们已经在第五单元中见证了伟大的科学在各个领域的巨大影响力。在第六单元中,我们将走入想象的世界,看看在想象中折射出来的各种社会现象。我们首先走入的就是想象最为丰富的童话世界。而提到童话,大家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位大师,那就是——安徒生。【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尽快进入学习情境。(二)作者简介师:同学们对安徒生和他的创作有哪些了解,我们一起交流一下。(教师补充相关资料)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童话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1835年开始写童话,一生共创作160多篇杰出的童话作品。代表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海的女儿》等。在《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夜莺》《皇帝的新装》《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主题以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与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为主。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设计意图】扩大知识面,为理解童话主旨做铺垫。(三)研读文本1.整体感知。师:(1)下面是关于这篇童话的结构图,请大家根据结构图复述童话的情节。(2)童话刻画了哪些人物?这些人是怎样联系在一起的?(3)你能否用一个准确的动词将人物和“新装”表现出来?(明确文章的线索和结构)【设计意图】抓住童话的主要人物,理清情节发展过程。2.选读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