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宝鸡中学2010—201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说明:1、本试题分Ⅰ、Ⅱ两卷,第一卷的答案要按照A、B卷的要求涂到答题卡上,第Ⅰ卷不交;2、全卷共分两大题,满分100分,100分钟完卷。第Ⅰ卷(共65分)一、单项选择题(1—35每小题1分,36—50每小题2分,共65分)1、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在成分上类似,但是()A.淋巴和组织液中无蛋白质B.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多C.淋巴、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比血浆中的少D.血浆中无大分子蛋白质2、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神经—体液调节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3、下列有关生物代谢说法正确的是()A.葡萄糖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B.生物催化剂酶的活性强弱与生物体内的温度、PH有关C.若对正常光合作用的植物突然停止光照,则其叶肉细胞内五碳化合物含量将突然上升D.无氧条件下,人体细胞可无氧呼吸供能,产物为乳酸和CO24、除哪项外,均为内环境概念的要素()A.细胞内液B.主要组成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C.细胞外液D.体内细胞赖以生存液体环境5、下列化学物质中,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2,4—DB.乙烯C.吲哚乙酸D.吲哚丁酸6、给严重缺氧的病人输氧时,要在纯氧中混入5%的CO2气体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性,这属于()A、神经调节B、体液调节C、激素调节D、内分泌调节7、已知A与a、B与b、C与c3对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型分别为AaBbCc、AabbCc的两个体进行杂交。下列关于杂交后代的推测,正确的是()A.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B.表现型有4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C.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8D.表现型有8种,aaBbCc个体的比例为1/168、完成呼吸、排尿、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依次位于()A.脊髓、大脑、小脑B.脑干、脊髓、大脑C.大脑、脊髓、大脑D.脊髓、脊髓、脑干9、在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研究过程中,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为()A.胰岛素B.肾上腺素C.促胰液素D.促甲状腺激素10、乙酰胆碱是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的递质。某病人血清中含有对抗乙酰胆碱受体的抗体,该病人所患疾病及表现为()A.自身免疫病、肌无力B.自身免疫病、痉挛C.过敏反应、肌无力D.过敏反应、痉挛11、物种形成是个复杂漫长的过程,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其中最关键的条件是()A.全球性爆发式的灾难发生B.自然选择使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C.长期的地理隔离D.种群的分化并根本性地丧失了其间的基因交流,出现生殖隔离12、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公园中的草本花卉B、一个牧场里所有产奶的奶牛C、一条河里所有的鱼D、一个蜂巢里所有的蜂13、下列各项生产实践,与植物激素无关的是()A.果树的整枝修剪B.生物除草剂的应用C.无子果实的获得D.嫁接保持原品种的特性14、在动物的卵巢细胞中,由A、C、T三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共有X种;DNA分子结构稳定性最低的时期是Y期;DNA分子复制出的两个DNA分子彼此分离发生在Z期。下列分别针对X、Y、Z的答案正确的是()A.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5、分裂间期、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3、分裂前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第二次分裂后期D.6、分裂间期、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15、关于生物遗传、变异、性状之间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A.人工培育的高产青霉菌株发生了遗传性变异,这是人类定向改造生物的工程技术B.如果女儿明显的具有母亲的一些性状,就说明这些性状受线粒体基因所控制C.通过杂交实验对相关遗传性状进行研究时应设法排除环境因素对相对性状差异的影响D.果实甜美可口的南方植物枇杷,在北方种植时果实酸涩,这是发生遗传性变异的结果16、下列化学试剂使用错误的是()A.用苏丹IV染液将脂肪染成红色B.用吡啰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将DNA染成红色,RNA染成绿色C.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显色为紫色D.健那绿染液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17、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A.W区B.S区C.H区D.V区18、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