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单独装订成册!)一、选择题1.下列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一块稻田中所有三化螟幼虫、蛹和成虫②崇明岛东滩的全部生物③东方绿舟的全部生物及无机环境④九段沙湿地的全部动物及绿色植物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①D.①②④【解析】本题考查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理解能力、判断能力。种群是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群落指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生态系统则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其中种群要具有相应的特征,群落应具有三大功能类群。据此可知:①——种群、②——群落、③——生态系统。【答案】A2.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给c,所以a是消费者。【答案】B3.(2010年山东省模拟)下列各项中,包含非生物因素的是()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物种【解析】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无机环境包括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等,这些因素属于非生物因素。【答案】C4.(2010年滨州模拟)有关“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①生产者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型生物②生产者的细胞呼吸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实现了物质的循环③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降低了环境温度④生态系统内流动的能量全部来自生产者固定的能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能够把无机物转变成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部分用于满足自身的生长和代谢的需要,另一部分维持着生态系统内除生产者以外的全部有机体的生命活动。【答案】D5.在生态系统中,下列各组生物属于生产者的是()A.光合细菌、酵母菌B.光合细菌、硝化细菌C.乳酸菌、酵母菌D.硝化细菌、乳酸菌【解析】光合细菌是原始的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硝化细菌是能够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生物,二者都能够利用外界环境中的无机物合成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并储存能量它们都是自养型生物。酵母菌和乳酸菌都不能直接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把从外界摄取的现成的有机物转化为自身的组成物质,并储存能量,它们都是异养型生物。【答案】B6.(2010年南通模拟)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绿色植物再利用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D.分解者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一定都是分解者【解析】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不可能是生产者;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不可能被绿色植物同化作用所利用;有的分解者是动物,如蚯蚓。【答案】B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成分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自养型生物一定都是生产者,生产者就是绿色植物B.能够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的生物是分解者C.大部分动物都是消费者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共同组成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解析】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但生产者不都是绿色植物,如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也是生产者。【答案】A8.以虫治虫是生态农业的重要内容,右图所示中是表示某一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假设这四种生物只构成一条食物链。请问在一段时间内,如果甲的种群数量增加,其可能引起的后果是()A.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增加B.乙和丁的种群数量都减少C.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减少D.乙和丙的种群数量都增加【解析】根据图示四种生物所含有机物总量由多到少依次是丙、丁、甲、乙。又知,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所以该食物链是丙→丁→甲→乙。若甲的种群数量增加,乙食物充足,乙会增加,丁因天敌的增加而减少,丁的减少,使丙数目增加。【答案】D9.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量如下表所示:生物种类甲乙丙丁有机物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