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册:第一章国共的十年对峙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三章人民解放战争第四章中国近代文化第五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学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精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辨。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做好课堂笔记1.符号笔记。做记号,标明重点,提出疑问,引起注意。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些自己熟悉的符号,如用“____”或“!!”表示重点词句,用“?”表示疑问等。当然也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来标记不同的内容,如用红色标记重点,用黑色表示疑问。做符号笔记,符号种类不易太多。2.问题与答案要“对号入座”。3.补充内容的记录。•死去活来,得意忘形1.巧记历史时间•抓重点时间,记住历史阶段划分•利用事件名称来记忆。历史上有些事件以年代命名,如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辛丑条约》、《辛亥革命》等,这些事件涉及天干地支,甲午年是中国的马年,戊戌年是中国的狗年,如果学生能熟背属相(十二地支)顺序,就可以利用一个事件的时间推断出下一个事件的时间。•有些事件持续时间长,在称呼这些事件时习惯在事件前面加上“多少年”来表示,如“国共对峙十年”、“八年抗战”、“三年内战”等。这些时间只需记住起止年代中任何一个,另一个就不会忘记。•制作时间轴记忆法。以时间划分历史阶段,事件轴就是把一个历史阶段上的历史事件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在一条数轴上,以突出重点,强化记忆,提高对历史知识的整体掌握。2.关键字词法•即抓住某一历史知识的关键字词归纳成要点从而提高记忆效果。如:我们可将形成的过程用几个关键字掌握:如近代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影响①开始;②进一步;③大大;④完全陷入。然后联系几次列强侵华战争的影响:①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②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③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④八国联军侵华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的深渊。3.提取字头法•即提取某一历史知识每一句的头一个或几个字为要点,组成另一个词或一句话。4.概括记忆法•就是将某一历史知识加以概括,使之简单化。如:抗日战争过程可概括为:一条战线、二个战场、三场战役、四点原因5.归类记忆法•把历史基础知识分门别类地、按问题的性质依次归纳到一起,捋出一条条线索,便于记忆。比如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我们可以按朝代先后把有关大陆与台湾关系的史实列出来:三国时期,东吴卫温率万人船队到夷洲,即台湾;元朝在福建行省的同安县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台湾和澎湖;明末清初,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清朝政府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可以把历史上相关或者相类似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加以比较。比如可以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两次农民革命运动即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从兴起、失败、作用、教训等方面加以比较,又如可以将《辛丑条约》与《马关条约》《南京条约》加以比较,找出异同6.比较法7.图表记忆法借助图表,加强直观效果,调动视觉功能,去启发想象力,达到增强记忆的目的。图,主要指地图;表,主要指表格。例如: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列表法:比如学完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发动的一系列战争,就可以把近代史上的侵华战争名称、简单经过,签订的条约,造成的影响,通过列表的方式来把握,既简单明暸,又能突出重点。如何做材料题可以做材料的有文字材料、表格、图像等,这几种材料类型在试题中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解材料题的步骤是:•1、略读一下材料,确定材料反映的历史时代和历史事件。不要漏掉材料的出处,哪里隐藏着时间等信息。•2、审题。尤其注意问法是“结合已有知识”还是“从材料找出”。•3、带着问题在材料中仔细找出有效信息(能够做答案的词句)。•4、作答。注意事项:如果题目要求“结合已有知识”,最好用教材中的相关知识作答。如果题目要求“从材料找出”,则一定注意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如果题目要求“不得摘抄原句”,则要把原文进行解释或概括。分析材料是要做到“论从材料出”。材料分析题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