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实验课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襄阳市东津新区(经开区)孙王营小学胡艳红小学科学是一门科学启蒙课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而这种素养主要是通过科学探究活动获得的。在这种探究活动中,实验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实验教学也是小学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的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发展的历史。探究作为学习方式,它是一种教与学的策略。很多教师在课堂上都很重视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活动,获得发展。我们在科学实验课上,不仅要引领学生经历探究,更应该注重探究活动的效益。要求教师精心设计典型的探究活动,根据学生的情况确定探究活动的目标。并给予适时的、必要的、谨慎的、有效的指导,以追求真正在探究中有所收获。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一、教师认真做好科学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为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做准备。1.课前认真检查实验器材实验器材要逐一检查。如酒精灯,需检查酒精的剂量是否足够,灯芯是否完好,是否可以点燃。如小灯座,要保持内部接触良好,能让灯泡亮起来。只有器材完好,才能保证实验顺利进行。另外,要提高科学实验教学效果,指导学生进行熟练地实验操作,教师必须在课前试做实验,体验一下效果,使自己在课堂上做到有的放矢,进行规范而熟练地,并得心应手地指导学生的实验与观察,从而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必要时还可对教材进行处理。如《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一课中对第二个实验是用烧杯加热煮熟鸡肉,这个实验需要时间太长,不适合课堂实验,可改为烤五花肉。这样试验时间缩短,实验变化加大,更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2.鼓励学生参与实验准备让学生自己动手准备实验,不仅能弥补教学器材的不足,且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食物的营养》实验中,教师只负责准备铁架台、托盘、酒精灯、碘水、镊子、培养皿这些必须要用到的器材。所有的食品——包子、白菜、米饭、鸡蛋、黄瓜、萝卜、瘦肉等都由学生自己准备。事实证明,准备过程中学生积极性高,他们完全按照教师要求准备好各种各样的食品,这样不仅减少了教师准备实验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实验效果非常好。3.教师必须具有处理实验中突发事件的准备在实验过程中,通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影响到实验效果,所以教师必须在准备实验时充分考虑解决方法。如演示《食物的营养》中,小刀要保持干净,以免引起食物混合,造成实验结果错误。如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氧气瓶中需要加少量的水,以免水星四溅炸裂集气瓶底部。二、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设疑,让学生自觉地进行实验和在质疑中探究。科学探究离不开材料,而材料的来源绝大多数是教材。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推测他们已拥有的生活经验,再结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围绕教材设置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自主地进行实验和探究,使学生在不断的质疑和获得答案中得到探究的快感,刺激学生尽情地投入到实验和探究活动之中去,从而使实验和探究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进行《茎里的“运输网”》这一课的教学时,我为学生提供了玻璃容器、红色素、植物茎、亮杯等,要求学生从中选出植物茎的运输网所需的物体。活动时,学生先大胆假设,然后带着疑问去探究。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尽情地去拜弄这些物体。在拜弄的过程中,学生很快发现:植物的茎有运输水分的特性,而在老师所提供的材料中,植物茎的材料不光这些,还有其它植物也有这样的特性。因此学生到处找各种各样的植物的茎进行实验,这样在质疑中探究,轻而易举地发现植物茎里的运输网,教学效果不言而喻。三、教师要克服当前实验教学中的低效性问题,提高学生探究能力。学生在实验活动中思维能力欠缺,不能认真对待实验,仍然停留在看热闹的层面;学生的参与率低,相互之间合作不够。如在小组探讨活动中,有些学生只关注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