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记承天寺夜游》课题课型新授授课时间总第课时教学目的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材分析概述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2.难点: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教具投影仪教学法设计朗读法、引导法教学内容及老师活动和学生活动1.导入:结合苏东坡的诗“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本地东坡遗址(惠州东坡亭、东坡小学等)导入。学生自由发言,简介东坡的生平、经历、作品。投影:作者生平。2.疏通文意1)处理生字词读音(叫学生读、纠正、齐读)遂(suì)寝(qǐn)藻(zǎo)荇(xìng)2)朗读课文,听录音纠正3)处理重点词语(投影)欣然:快乐地念:考虑、想到相与:一起遂与外人间隔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但闻屏障中尺一响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翻译课文(学生提咨询,师生处理,强调重点,学生翻译,对照投影)3.研习课文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明:表达、描写、抒情2)表达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明: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3)作者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绘景修辞作用特点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明:“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5)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明: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4.板书设计描绘庭中月色——追求美妙事物(热爱生活,旷达处世)5.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遭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妙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6.才能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西江月[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7.才能迁移:看图写景抒情。(贴图)8.作业1)背诵《寄承天寺夜游》。2)阅读古诗《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结合作者的身世和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诗中所抒发的情感。(自行查阅作者的身世和本诗的写作背景)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咨询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