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分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概括墨、儒、道、法、兵等各家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联系孔子学说,比较分析孟子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认识荀子思想的特点;探讨百家争鸣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能力目标:通过比较各家各派主张的异同,认识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具体状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比较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辉煌灿烂及思想文化在争鸣和碰撞中不断发展的规律。【学习重点】各派的思想主张、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学习疑点】综合分析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孟子的仁政思想、荀子的天人观、庄子的思想。【学法指导】学习本课不要忽视了教材引言的阅读,因为引言从生产力水平、社会关系变革、文化觉醒等方面提示了百家争鸣的时代背景。重点突破:(1)注意分析诸子百家的思想倾向,认识他们各自代表的社会阶层;(2)运用表格归纳法整理百家争鸣主要流派的思想主张及其特点;(3)全面认识百家争鸣的历史影响,准确理解其历史地位。【课前预习】一、孟子、荀子与儒家1.孟子(1)历史地位: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儒家学派的重要奠基人,被尊为“____________”,南宋朱熹将《孟子》列为“四书”之一。(2)思想内容:①政治思想的核心是“____________”学说。他认为实行仁政必须重民,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②主张____________。他认为一生下来就有仁、义、礼、智等天赋道德意识;③倡导“养浩然之气”。他强调先义后利,舍生取义。2.荀子(1)历史地位:儒家的另一重要代表,是战国时期____________的集大成者。(2)思想:①朴素的____________思想:提出“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②主张“____________”。他认为,人性生来就是恶的,但凭借后天教育可以使人由恶变善;③继承儒家思想,同时也吸收法家思想,主张____________。(3)评价:作为战国时期百家思想的集在成者,荀子学说对中国哲学产生深远影响。二、墨子与墨家1.墨子思想内容(1)主张“____________”、“非攻”。(2)提倡“____________”,强调生产劳动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3)反对铺张浪费,主张“____________”“节葬”。2.墨家思想的影响:其思想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____________的利益。他的思想曾被其他学派广泛吸收,但到战国以后,便不受人们重视了。三、道家1.思想(1)哲学观:提出“____________”观点。(2)人生观:“____________”的人生态度。(3)天命观:天与人“____________”,人必须顺应自然。2.影响:在思想史上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文学、美学方面也很有建树。四、法家1.思想(1)政治:主张_________、术、_________相结合,建立____________的中央集权国家。(2)哲学:反对儒家“_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_。2.影响(1)适应了封建统一的____________政治体制的需要。(2)与____________思想互为表里,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____________。五、兵家1.孙膑其人:____________时期兵家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要受《____________》影响,并广泛吸收____________和其他各家的思想。2.军事思想(1)强调要懂得战争的____________。(2)注意利用和创造有利于已的____________。(3)重视____________的作用。六、百家争鸣的影响1.先秦时期诸子百家形成的思想理论,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____________。(3)法家思想中的__________,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和政治改革家改革图治的__________。2.这些思想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____________的基本精神。【教学过程】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当时,礼崩乐坏,天下大乱,诸侯争霸,列国交兵,忧国忧民的学者们有感于时局,纷纷提出自己的救世主张。他们或周游列国、献计献策,或退隐林下、聚徒讲学,或独善其身、著书立说。一时间,学派蜂起,百家争鸣。特别是儒、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