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长垣县第十中学高一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压带和风带》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目标定位]1、会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2、能说出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基础必知][重点难点]一、气压带、风带形成的原因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是本节的了解内容,你只需要知道:(1)气压带的形成就2个:热力因素(冷热不均)和动力因素。①赤道低压和极地高压都是热力因素影响形成的,前者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后者冷却收缩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②而副热带高压和副极地低压都是动力因素形成的,前者是因为空气在高空辐合,受重力影响导致的下沉(传说中的太胖了压塌床),在近地面形成高压;后者是近地面来至副高地区的下沉气流的一支盛行西风遇到了来至极地高气压地区的下沉气流,因为前者来至低纬度相比后者来至极寒的高纬度气温要高,相遇的结果就是热而轻的盛行西风被迫抬升(传说中的电动车撞宝马),从而近地面形成低压。(2)风带的形成就更简单了,高空中只有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近地面的还有摩擦力。2、本节最重要的的内容就是请记住气压带、风带的名称、位置、风向。请记住下图简单示意图;在此图中箭头的方向即代表风带的方向。另外风带气压带的分布规律也很简单:相邻2个风带的方向相反,气压的分布高低高低。注意极锋的位置。将此图垂直翻转180°得到的就是南半球的风带的方向。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1)谁是形成气压带、风带的原因: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为什么不均那?太阳高度的不同,尤其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不同。为什么角度不同获得的太阳辐射就不同那?大家来看下面的图。(2)从上图中我们知道太阳直射地区获得热量多,斜射地区少.但是我们知道太阳的直射点是不停移动的,也就是说获得热量多的地方在不停移动,于是气压带和风带也就跟着太阳直射点在移动,你可以把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认为是固结在一起的随太阳直射点在移动.所以只要你给个具体的日期段我就可以推出气压带和风带正在向北还是向南移动.(3)如何理解夏季偏北/冬季偏南.首先我们不能说夏季向北移动,冬季向南移动,不能用“向”这个字.因为夏季包括6、7、8三个月,而这三个月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是先向北,过6月22日前后就开始向南了,所以气压带风带应该叫夏季先向北后向南。但是,大家看下面图的演示。那么这幅图所表达的就是整个夏季的6、7、8三个月内的副热带高压的移动示意图。整个夏季副高一直在23°26′N以北运动,不管他是向南还是向北,总之它没有跨越23°26′N到其以南地区,所以我们说夏季偏北。注意:气压带、风带的移动的重要性就在,同一个地区,夏季被何种气压带风带控制和冬季被何种气压带风带控制表现出来的气候和天气现象都是不一样的。新官上任给这个地区带来的“三把火”是之后气候和天气的重点了解内容。[第二课时初中基础知识回顾][目标定位]1、简单了解大气的组成、分层。2、理解逆温的概念。3、掌握形成云雨的条件。一、大气1.大气组成及各成分的作用2、大气的垂直分层3、逆温现象4、对流层的厚度(1)、对流层大气的厚度:纬度地区为17~18km,中纬度地区为10~12km,高纬度地区为8~9km。(2)、原因:对流层内具有强烈的对流作用,其强度随纬度的升高而减弱,即低纬度较强而高纬度较弱,这也就是对流层厚度为什么会从赤道向两极减少的原因。二、云雨的形成条件(1)云的形成要有两个最基本的条件:一是有充分的水汽,二是有使水汽凝结的空气冷却(也就是说得让空气降温),两个条件缺一不可。有了大量的水汽,有了空气冷却,水汽还不能凝结形成云,这时还需要另一个促使水汽凝结的条件凝结核。如果空气是绝对纯净,没有任何杂质的,水汽分子就无从依附。要使水汽发生凝结,必须还要有使水汽依附、聚集的凝结核。在大气中含有大量的微小粒子,例如盐粒、烟粒、尘埃等,它们在水汽凝结成水滴的过程中起着凝结的核心作用。气象上称这些微小的粒子为凝结核。具备了充足的水汽、使空气冷却的上升运动和凝结核以后,云就水到渠成地形成了。(2)雨的类型: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