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第21课新民主主义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及其历史意义;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大史实;明确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全国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的阶段特征和党的主要活动以及不同时期党的土地政策。2.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教材所提供的图片、地图、文字材料,提取有效信息,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解决疑难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加深对中国共产党性质、历史使命的理解和认识,深化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感情;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和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斗争中学习、提炼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追求真理的作风。预习思考: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党的二大解决了什么重大理论问题?2.党在不同阶段制定了怎样的土地政策?其依据是什么?各产生了怎样的作用?3.在党领导民主革命的过程中,党的工作重心发生了哪几次转移?原因是什么?4.简述两次国共合作的背景、过程、特点和意义。在合作中又有哪些斗争?党的态度有何变化?说明了什么?进而分析制约国共关系的因素有哪些?5.针对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中共各采取了怎样的方针?结果如何?试分析导致各自结果的原因。6.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是什么?胜利前后中国出现了哪两种命运?围绕两种命运,国共两党有哪些主要活动?结果如何?为什么?7.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条件和意义各是什么?主体知识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1.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条件①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中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为党的成立奠定了物质基础和阶级基础。②十月革命特别是五四运动后,中国一批先进分子“”,接受并宣传,使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为党的成立提供了理论基础。③中国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为党成立奠定了组织基础。A.1920年8月,在上海成立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将《》作为机关刊物。B.1920年10月,在北京成立共产党早期组织。C.武昌、长沙、广州等地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建立。④共产国际的帮助。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①1927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召开,最后一天会议移至游船上举行。②“一大”内容A.通过了党纲:规定党的名称是;性质是;奋斗目标是。B.选举了中央局领导:为书记:负责组织工作;负责宣传工作。③“一大”内容A.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出现了以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B.标志着革命有了全新的革命政党的领导。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在1922年中国共产党“二大”上,中国共产党将现阶段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反对,反对。二、国共第一次合作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历史条件①国共合作是中国革命的客观需要(必要性)A.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领导的一系列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迫切需要改组国民党。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工运高潮的失败中认识到必须团结广大,,建立统一战线。a.中共成立后,把开展工人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之一,1921年成立了领导工人运动的最高机构。b.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以为起点,以被镇压而结束。②国共为实现积极努力(可能性)A.1922年6月,中共发表《》,明确提出了建立各民主阶级联合战线的主张;中共“二大”讨论了同国民党建立的问题,正式确立了建立的方针。B.孙中山接受中共和共产国际代表的建议,同意国共合作,决定、,对国民党进行改组。③共产国际的指示和帮助。2.标志: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国共合作实现后,促进了革命形势的高涨,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3.主要活动:①1926年7月,国民政府正式出师北伐;北伐战争推动了的发展。②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出现全国性的,与此相配合的。北伐中领导的,成为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4.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破裂①1927年7月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清党”反共的和政变,屠杀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