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评价研究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一)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能对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可以为西部农村各级政府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西部农村的发展水平由于受到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以及历史基础等多方面原因的影响,和中部、东部地区农村相差较远。要推动西部农村的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逐步开展。科学合理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可以量化发展的各方面细节,为政府决策提供监测信息。有助于各级政府在尊重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立足当前,放眼未来,确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7]。其次,可以规范引导西部农村自身的建设和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经济、社会、环境相互协调的发展,评价指标的设计要突出协调发展的本质,避免追求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片面经济发展。(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西部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在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从西部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还要遵循以下几方面的原则:1.科学性。指标体系的设计首先应该符合科学性原则,即遵循经济、社会、环境各个系统发展的规律。选取的指标应该能够反映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和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并且避免交叉重叠。指标体系必须结构清晰,逻辑严密。另外在对指标权重赋值时,应避免一些方法的主观性偏差,如德尔菲法、频数法等。尽量采取保证数值客观准确的、合适的定量分析方法。2.系统性。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包括生态环境、资源与人口、经济与社会在内的复合概念。所涉及的衡量指标也应该涵盖各个系统。如反映农村生产发展水平的经济指标,反映农民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的社会发展指标,以及反映农村自然资源禀赋的环境指标等。这些指标构成的各子系统,形成了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机整体。选取的指标既要反映出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水平,同时也需要反映出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潜在能力。3.可操作性。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体系的设计第1页共7页应在满足信息覆盖全面的前提下,做到尽可能地简洁明晰,易于理解、便于操作。应当选取具有代表性、可比性、信息丰富的主要指标,摒弃信息重复的从属指标。同时,还需要保证所选取指标数据来源是的可靠性,并且数据易于获取和计算,便于应用。(三)指标体系说明与数据来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深入分析农村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遵循以上评价指标设计的原则,通过数次指标的筛选和专家的严密论证,构建了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数评价体系。该体系由4个层次(目标层、领域层、准则层、指标层)共21个四级指标组成(见表1)。一级指标即农村可持续发展指数;二级指标包括可持续发展基本动力和可持续发展支持能力两个维度。可持续发展基本动力是能够直接体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口素质和资源环境现状的显性指标,包括4项三级指标,即经济发展、社会生活、人口素质、自然资源禀赋。可持续发展支持能力测度的是没有转化为产出的一种潜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支撑作用的因素。包括3项三级指标,即人口支持、技术支持、环境支持。我国的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陕西、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XX省12个省(市、自治区)。本文所使用的这12个省(市、自治区)相关指标的原始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1》、《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1》等相关年鉴或经计算整理得出。(四)综合评价模型的计算过程表1的评价体系中,共有2个大项,7个小项,21个指标。这些指标是反映各领域发展水平的原始参考值,为了便于量化,指标所反映的信息可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交叉。同时,不同的指标在不同时期通常会呈现不同的趋势。直接利用上述指标分析各地区发展情况会导致交叉信息的相互作用,不同趋势指标的影响相互叠加,从而出现综合评价体系无法全面反映农村持续发展的实际情况。因此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些指标进行降维,得出相互独立的主成分,再通过熵权法给不同主成分赋予不同的权重,进而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