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学案7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一、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实践1.背景(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9世纪末面临被______的危机。(2)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屡屡碰壁。(3)19世纪末,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4)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流亡海外期间,大大丰富了民主革命思想。2.提出(1)提出:1905年,孙中山同黄兴、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其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__________,平均地权”。(2)进一步阐发: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将这个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族”“______”“民生”三大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3.内容(1)民族主义:即“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封建统治。(2)民权主义:即“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____________。(3)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所增涨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4.评价(1)进步性: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2)没有明确提出反对__________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5.三民主义的实践(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建立了中华民国。(2)1912年,孙中山根据三民主义思想原则,领导制定并颁布了《________________》,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义。(3)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后,企图复辟帝制,孙中山先后领导发动了“__________”“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以捍卫民主共和制度。高二历史学案8二、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1.背景(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孙中山看到希望。(2)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与帮助下,孙中山决定改组国民党。2.新三民主义的提出(1)提出:______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2)内容3.评价(1)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2)推动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的开展。(3)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一、选择题1.“从实力上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了,而偌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却被孙文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最确切的回答是()A.清政府舆论管制不成功B.三民主义符合历史潮流C.革命成功重在舆论宣传D.洪秀全不注意斗争策略2.1912年,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职务表示将致力于社会革命,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A.实现社会主义B.实现民生主义C.实现民权主义D.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3.《射雕英雄传》中的郭靖和母亲李萍避走大漠,当时蒙古人称汉人为“阿其那”(狗)、“塞斯黑”(猪)。到满人统治时期,汉人的情绪爆发最激烈的体现是()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民主主义4.毛泽东曾认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说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其理由是()A.以往的民主革命都失败了B.孙中山提出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C.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取得成功D.孙中山提出了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5.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B.具有鲜明反帝反封建的内涵C.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D.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6.孙中山在遗嘱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个遗嘱的原则与以下哪一主张相一致()A.兴中会纲领B.同盟会纲领C.新三民主义D.三大政策7.“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这句话反映出新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最大特点是()A.反对民族压迫B.反对君主专制C.反对满洲贵族D.反对帝国主义8.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