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二商鞅变法二秦国的崛起学案人民版选修1清单一商鞅变法对秦国军事发展的影响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1.世卿世禄制(1)基础:与宗法制和分封制联系在一起。(2)特点:各级贵族按照等级世袭高官厚禄和享有特权。(3)作用: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2.军功爵制(1)背景:战国时已开始实行赐爵制,并和官制紧密联系。(2)内容:制定二十级爵,按军功授爵。宗室贵族无军功不得授爵,有军功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3)作用:①出现军功地主: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出现一批军功地主。②增强战斗力:废除了世卿世禄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创造了灵活的用人机制,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军功爵制的出现和确立,在先秦军事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秦国之所以能逐个消灭东方六国,建立起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与其推行军功爵制是密切相关的。清单二商鞅变法对秦国国家实力的影响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1.“夷狄遇之”(1)起源:秦国最初是从“戎狄”中分化出来的。(2)建国:公元前771年,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被封为诸侯,至此秦才成为诸侯国。(3)地位:秦国地处西部边陲,经济文化上落后于中原诸国,一直处于弱势地位,不能参加中原各国的盟会。2.“虎狼之国”(1)原因:商鞅变法,使秦国综合国力大增。(2)表现:公元前341年至前340年打败魏国,一跃成为军事强国。(3)影响:六国采取“合纵”运动。秦完成统一的大势已经不可抵挡。清单三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商鞅虽死,秦法未败1.商鞅之死(1)原因:①变法侵犯了贵族的利益,遭到强烈反对。②商鞅采用铁腕手段,加强思想统治,打击旧贵族,加剧了二者的矛盾。③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商鞅失去支持。(2)过程:保守势力诬陷商鞅“谋反”。商鞅被迫起兵反抗,被秦惠王大兵击败。2.秦法未败(1)表现:①秦国基本上建立起封建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②变法使秦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③变法时期形成的崇尚耕战的风气得以延续。(2)影响:秦国实力增强,兼并战争开始演变为秦国统一六国的战争。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改革,它不仅促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了秦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秦国乃至中国历史的发展都起了重要作用。探究点一商鞅的军事改革措施[史料探究]材料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所指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一项内容?这一措施对秦国旧制度的冲击突出表现在哪一方面?[答案]内容:军功爵制。冲击:废除世卿世禄制度;军功地主势力上升。材料二检索传世文献,对秦国最恰如其分的评价是“虎狼之国”……秦朝速亡,则又与其“虎狼之国”的特性有关。秦是从兼并统一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但是,“虎狼之国”的传统并没有因秦的统一而有所改变。——刘德增《虎狼之国——秦国》(2)结合材料二分析,秦国形成“虎狼之国”的特性与材料一的改革措施有何关系?[答案]奖励军功增强了秦军的战斗力,养成了秦军好勇斗狠的特性;实行暴政,二世而亡。[结论形成]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对提高秦国军队战斗力的积极作用(1)实行按才能或功劳大小选任官吏的赐爵制,使新兴的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国统治的重要支柱,改变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构成。(2)提高了秦国的综合国力和政治威望,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使其成为傲视群雄的强国。(3)使秦建立了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经济不断发展,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探究点二商鞅变法的作用与启示[史料探究]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1)材料一中的“务本”“王制”指什么?引用材料中的一句原文概括商鞅变法的作用。[答案]“务本”指重视农业生产;“王制”指以井田制、分封制为基础的奴隶制度。“倾邻国而雄诸侯”或“王制遂灭”。材料二商君教秦孝公以连什伍,设告坐之过;燔诗书而明法令;塞私门之请,而遂公家之劳;禁游宦之民,而显耕战之士。孝公行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