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一中高中历史专题四《“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复习学案人民版必修1【课程标准】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自学提纲】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酝酿(1)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大业。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__________统一祖国的方针,并建议海峡两岸实行__________________和探亲旅游。(2)1981年,________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________的方针政策》的谈话,提出国共两党对等谈判等一系列对台方针。2.提出: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________”的构想,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1984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阐述了这一构想,并获得大会通过。3.意义:是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__________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尊重历史和现实的基础上提出的一项大胆的、创造性的战略构想。二、香港、澳门回归1.香港回归(1)条件:“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社会主义____________迅速发展。(2)过程:1982年9月,邓小平与撒切尔夫人会谈商定,通过外交途径进行香港问题的磋商;1984年,中英两国政府在北京正式签署________________的联合声明;1990年,全国人大根据“__________”、“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原则,起草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2.澳门回归(1)条件: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范例。(2)过程:1987年,中葡两国政府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________年12月20日,中葡两国政府在澳门举行了政权交接仪式,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宣告成立。3.港澳回归的意义:标志着在中国国土上彻底告别了________的占领,开创了香港、澳门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并为国际社会以__________解决国家间的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三、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1.缓和(1)1979年元旦,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实现了两岸30年来的真正停火。(2)1980年,海峡两岸________交往的坚冰逐步被打破,通邮、________、通商的限制逐渐放松,两岸交流日益频繁。2.进展(1)1992年,海峡两岸开始了一些具有政治意义的接触和会谈,大陆__________________与台湾__________________达成双方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________原则”的共识,史称“九二共识”。(2)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推动了两岸的经济交流与合作。(3)________年,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重要讲话,指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解决台湾问题的纲领性文件。3.展望(1)有利形势: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指引下,祖国大陆与台湾结束了长期隔绝的局面,两岸人员往来以及各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两岸经济相互促进、____________的局面初步形成。(2)不利形势:台湾岛内________势力和某些外国反华势力破坏中国的统一。(3)解决原则: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更寄希望于__________。【探究一】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主体地区是十亿人口,台湾近两千万,香港是五百五十万,这就有个十亿同两千万和五百五十万的关系。主体是很大的主体,社会主义是在十亿人口地区的社会主义,这是个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不行。在这个前提下,可以容许在自己身边在小地区和小范围内实行资本主义。——《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材料二中国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作出最大努力,就是在不放弃主权原则的前提下允许在一个国家内部存在两种制度。统一后,台湾制度不变,台湾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台湾同美、日可以继续保持现有的关系。……对解决台湾的条件更宽,就是台湾可保留自己的军队——邓小平在1984年4月与访华的前美国总统里根的谈话材料三“解决台湾问题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