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宜良县第一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一导学案专题三3.1太平天国运动大成目标(课前展示,3分钟导解)1、通过教材上的图文资料,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2、通过对比分析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战争的区别,了解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国社会进入新的阶段时所表现出来的新特点。(重点)使用说明1、课前学生利用20钟左右的时间,自主学习,完成基础案部分的知识结构整理,课堂用5分种展示点评;2、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升华案中的两个重难点问题;4、巩固案利用15分钟时间当堂完成。通读教材,完成下面的基础知识图谱。1、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兴起的原因:(2)兴起的条件:(3))胜利进军:战役作用北伐西征天京突围。基础案(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展示交流,教师点拨,5分钟)(4)军事全盛:2、《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①目的:②内容:③评价:(2)《资政新篇》①时间、人物:②内容:③评价3、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京事变:①原因②经过:③影响:2、太平天国后期防御战:3、失败:4、性质和意义巧思妙记:对《天朝田亩制度》的目的和内容的记忆,可用精减记忆法。目的可记为:田饭衣钱,均匀保暖;内容可记为:平分土地、产品归公。巧思妙记:对《资政新篇》内容可用浓缩记忆法。(1)中央集权;(2)发展资本主义;(3)奖励科技术发明;(4)平等通商正常交往。巧思妙记:太平天国运动的总体线索可总结如下: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建都天京-军事全盛-天京变乱-后期防御-天京陷落。1、探究一:《天朝田亩制度》产生根源、评价及未能实施的原因。2、探案二:《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产生背景经济主张经济主张群众基础作用时代特点联系一、(A级)选择题。1.(A级)天国运动中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A.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B.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早的方案C.太平天国实行的主要革命纲领D.洋务运动的理论依据2.(A级)下列关于定都天京的评价,表述正确的是()A.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B.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C.标志着太平天国达到全盛时期D.标志着太平天国转折点3.(A级)下列太平天国的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C.严惩外国侵略者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4.(A级)《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封建落后性,造成这种双重性的根本原因是()升华案(学生小组互助探究,展示点评,15分钟)巩固案(学生自主完成A、B级练习,互助完成C级练习。15分钟)A.太平天国领袖的主观愿望B.农民阶级的经济地位C.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D.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5.(B级)《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社会经济的主张()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6.(B级)洪仁干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从材料中分析洪仁干的主张是()A.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B.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C.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D.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7.(B级)兴起于广西桂平的太平天国,先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两部文献都()A.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脱离了社会现实,流于空想C.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D.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8.(B级)学习完《太平天国运动》一课后,一名同学回家给爸爸讲有关太平天国的故事,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1851年洪秀全率众在金田村起义B.太平军取得了北伐、东征和西征的胜利C.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D.在中外势力的联合剿杀下失败9.(B级)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北伐战争思维导示:《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对农民阶级的政权而言,都脱离了社会现实。《天》过于理想化,不可能实现;《资》超越了当时社会发展阶段。规律总结:天平天国与西方...